土耳其當地時間:
安卡拉天氣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當地
時間

後「巴格達迪」時代 土耳其的角色


取材:中時電子報、RFI法新社中文網、BBC中文網、中央社、聯合新聞網

 

前情提要

Mugshot of Abu Bakr al-Baghdadi, 2004

2019年10月26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土耳其稱『達伊沙』」頭領「巴格達迪」已經在美軍於敘利亞伊德利布省的一場突襲行動中死亡,他的三個孩子、兩名妻子也在交火中喪命。消息一出除了震撼全球,也意味「伊斯蘭國」走向終結又邁進一步。

 

土耳其在功勞簿低調地「錦上添花」

巴格達迪的死訊無疑讓美國總統「撿到槍」大書特書,除了一系列的「推特」、記者會,川普本人的「大嘴巴」更無所不用其極地自吹自擂(官員的口中、公開行程表、專業攝影來看,很多過程都是「事後加工」或是「杜撰」)。

得意之餘,川普難得開金口向「盟友們」致意,其中包括土耳其、伊拉克兩國的情報單位、俄羅斯(伊德利布省的空防目前由俄國控制,美軍的攻擊直升機和特種部隊必須先『照會』俄方)、還有「庫德族」的當地嚮導。雖然美國自居首功,但也算是還了各方人馬一個人情。時間前推到2019年的二月份,美國、土耳其、伊拉克三方曾聯合行動逮獲4位ISIS的高層人士,其中包含巴格達的的左右手艾瑟維(Ismael al-Ethawi),從口供中逐漸拼湊出巴格達迪的行動模式,配合「線民」提供消息分析、對照,最後終於「擒王成功」。

即使巴格達迪已死,各方勢力(特別是土耳其)仍不遺餘力掃除餘孽,因為種種跡象顯示,ISIS在名義上的首都「拉卡」淪陷後,高階統治者及其家人紛紛往土耳其邊境避難,艾瑟維(Ismael al-Ethawi)能被逮獲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土耳其軍警持續增加掃蕩力度,並且在11月4日抓到巴格達迪的親姐阿瓦德、還有阿瓦德的丈夫、兒媳、外甥等人,接著在11月6日再捕獲巴格達迪的首任妻子庫拜西。由於巴格達迪的性情多疑,多數的決策只有家人、家臣等親信才會知道,土耳其接連瓦解聯繫網路,加上被抓獲的嫌犯皆配合供出大量可靠情報,ISIS除了慣用的「孤狼戰」之外,想要重組有效的組織勢力已難上加難。不過,對照川普「三分事實七分唬爛」,埃爾多安則是在相關單位都確認消息無誤後,才在記者提問時表示「證實」有此事,兩相對照就會發現土耳其仍然有安全顧慮,過度刺激容易「引火上身」,不如低調地為功勞簿「錦上添花」增加籌碼就好。

 

屬地主義?屬人主義?

Süleyman Soylu in Tehran 01

土耳其內政部長索魯(Süleyman Soylu)在11月8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土國將會在11月中開始陸續遣返「達伊沙的外籍聖戰士」送回原屬國。此話一出立刻引發討論,因為土耳其並未說明如何將這些已被原籍國「註銷公民」身份的人送回去(當然會由土國的警方押解上機,對口單位在登機門「接手」)。土耳其軍方發動「和平之泉」行動,至今已經抓到、接管1200多名ISIS的外籍戰士,這些「聖戰士」主要來自法國、英國、德國、澳洲、美國等地。不過根據1961年的「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eduction of Statelessness)」締約的現況來論,佔外籍戰士「大宗」的英國、法國至今都沒簽署該公約,兩國也大多將這些人「註銷公民」資格。言下之意,外籍戰士成了「國際人球」,土耳其、西方列強都不想要也不想管,將其「放生」卻又會造成國安問題,相關的刑事案件追溯、戰爭行為定罪等訴訟勢必引發更強的爭端。

 

美國其實「沒離開」,各方持續大亂鬥

10月31日,原本從庫德族佔領區往東撤出的美軍部隊突然使了一記「回馬槍」,高調出現在敘利亞北部,土耳其口中「緩衝區」前緣的「塔爾塔瑪」(Tall Tamr),這裡沒有川普口中的「油田」,卻是一處交通、水源要地。土耳其軍方兩天之前才在此地與敘利亞政府軍正面交鋒並且獲得勝利,由於無險可據而先將守備兵力移到附近的高地,美軍突然介入該處,旁邊還伴隨庫德族武裝「人民保衛軍」的車輛。土軍即便是居高臨下也「不方便」開火驅離,附近還有俄羅斯憲兵為主的巡邏隊、吃了敗仗的敘國政府軍殘部也沒有遠離該處,一座小城鎮引來大家都沒「離開」,特別是美軍撤離時曾被庫德族用「馬鈴薯」夾道歡送,前往代爾祖爾油田區也被各方痛批「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敢於輕裝(美軍早先駐軍搭配履帶型的布萊德雷步兵戰鬥車,這次改用附掛裝甲的輕型戰術輪車)行動異常的大膽,著實讓外界霧裡看花。

美國、土耳其「衝動莽撞」的態度也讓北約組織傷透腦筋(一個是「世界警察」,一個是北約第二大軍事力量的「土霸王」),兩者都是北約的「樑柱」缺一不可。對此態勢,法國總統馬克洪就相當憂慮,甚至在媒體專訪上用「北約正在腦死」來形容之。然而事實上,法國曾經在戴高樂時代「退出」北約的指揮體系(退出指揮體系不是退出北約組織,而是保有法國能在利益衝突的時刻不受制於外人),此項政策一直到2009年薩柯奇上台後才被打破。然而如今的時空環境似乎不但不給法國有這個機會,法國惦惦斤兩也知道自己撐不起北約這塊招牌。

巴格達迪之死並未換得中東地區的安寧,反倒讓美國、土耳其、俄羅斯、敘利亞、庫德族等多方勢力持續犬牙交錯,真正的和平何時到來恐怕仍無答案。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