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當地時間:
安卡拉天氣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當地
時間

我的兄弟來自敘利亞


 

我參加了一場電影讀書會,語言班上的敘利亞同學是協辦人之一,主辦單位則由一群和他一樣從敘利亞逃來伊斯坦堡的敘利亞年輕人組成。

有那麼一刻,我感覺到自己非常接近生命的本質。

幾乎在伊斯坦堡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見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手抱襁褓中的小孩,拿著敘利亞身分證在街頭行乞。原因在於土耳其是唯一肯收留敘利亞難民的國家,而土耳其境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不外乎伊斯坦堡,自然也就成為他們的首選。

敘利亞賣水人

 

關於我敘利亞同學的故事,我該如何客觀陳述?

在無惡意的純粹好奇、看似政治正確的關心與憐憫、還有過度的冒犯隱私之間,我拿捏不了分寸。 每當有人問及:「你的家人在哪裡?」這類問題,我都會有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一股衝動,想叫那些人閉上嘴巴。但是我沒有足夠的勇氣。因為直到昨天晚上的電影讀書會之前,我對發生在中東國家的事一點基本認識也沒有。

 

《釋懷之石》

電影《The Patience Stone(台譯:釋懷之石)》改編自同名小說,由阿富汗導演Atiq Rahimi執導,Golshifteh Farahani領銜主演。故事發生在飽受戰亂之苦的阿富汗山區,有關一位少婦,和她因故變成植物人的丈夫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 根據波斯神話的說法,當一個人對釋懷之石說話,他的所有不快樂、痛苦和不幸都可以透過移轉而消除。故事開始於祭司說丈夫應該要清醒的兩天後,少婦逐漸對丈夫的康復失去信心。在可蘭經的教義中,離丈夫而去是不被允許的。她迫於無奈於是把癱瘓的丈夫當作她的釋懷之石,把從未和別人提及,尤其是那些和可蘭經教條相抵觸的生而為人的原始慾望,甚至包括和年輕士兵的不堪情事,全都向丈夫一一傾訴,以渡過每一個難熬的漫長夜晚。

這絕對是和以前都不同的觀影經驗,也是我截至目前為止,在伊斯坦堡度過最難忘的一晚。

感受和理解文本的方式,雖然受生長背景影響而有很大不同。但在關上燈的那一百二十多分鐘裡,我們是依附在女主角身上的命運共同體,我們在同一個時空下生活。我們一起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在每次少婦披上Hijab(信奉伊斯蘭教的女性用來包覆頭部和臉部的服飾,更多關於頭巾的文章:從土耳其穆斯林婦女服裝看「傳統」與「現代化」土耳其女性思路頭巾下的土耳其婦女故事)要冒險出門前屏住呼吸,在看見鄰居被殘忍殺害的屍體時低聲啜泣。

電影結束後,我們到敘利亞人經營的小酒吧開讀書會。才發現除了敘利亞人,當天參與活動的還有一個法國人、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美國人。法國人從在學期間就對中東文化有很高的興趣,目前在巴黎的公家單位負責中東移民相關工作。甚至曾經在敘利亞住過幾年,因此能夠說流利的阿拉伯文。英國人和美國人則各有一個敘利亞男朋友,兩個人最後都放棄在土耳其學校的給薪教職工作,改替難民小孩和青少年上英文課。

土耳其的敘利亞人
反觀我自己,我又能夠替我的敘利亞兄弟做什麼呢?

在聽過他們一個個難以令人相信的生命故事後,我希望我能成為他們的釋懷之石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