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最近都會推出年度主打觀光景點,而2019年最風光的就是代表景點「哥貝克力石陣(Göbeklitepe)」,甚至在伊斯坦堡機場都可以看見相關的廣告,2018年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後,政府開始積極建設周邊,重新安排參觀動線、設立指標說明等,在2019年成為土耳其觀光主打星,2019年9月25+出走計畫行程實地走訪,準備了以下的分享。
號稱全世界最早的文明建築遺跡 改寫歷史的石陣現身
距離烏爾法(Urfa)市區約20公里處,石陣在一座山丘上,最初由一位庫德族牧羊人不經意挖到遺址內的石像,通報給當地博物館時並沒有被當一回事,中間雖然有其他考古團隊進駐,但一樣並未得到太多重視,直到1994年德國的考古學家克勞斯·施密特 (Klaus Schmidt)主持的挖掘行動展開後,才算確定了此處的驚人歷史,施密特在2014年去世時,挖掘工作都尚未結束,陸續也因為地理位置的地方有些停擺,好在因入列世界遺產,獲得更多重視,才得以讓石陣繼續被研究。
經考古學家鑑定,歷史可以推進到距今一萬兩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樣說有點抽象同時期有的是馬雅文明,跟蘇美人比的話早五千多年,以同樣是建築的金字塔來比較,約早了近八千年,目前哥貝克力石陣是已被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遺跡。
前進遺址山丘 原來可以看得這麼清楚
從烏爾法市區約半小時車程,郊區的山丘上有條木棧道,木棧道的盡頭就是驗票入口,在此有正規土耳其博物館的設備,可以看出來這些都很新,有種跟這裏不搭嘎的感覺,還好旁邊的螢幕好像也只是裝飾品,就減少了這種衝突感(咦。
過了閘門之後是轉達小接駁車的地方,因為遺跡在山頭上,要搭乘這種指定的小車車才能到參觀口,車內約可坐十來人,如果人多的時候要微微在旁邊排隊。
盲目地跟着上了車,才明白這距離在酷熱的東部,確實沒辦法步行。前方可以看見白色圓盤狀屋頂的建築,那就是主要參觀的遺址區域。
下車之後又是曝曬的木棧道again,東南部防曬真的不要小看它。前前後後也只有一條路,往下走就是了,補充一下沒照到的是在這條路的右側,也是一片挺廣闊的景觀,可以看見圓圈狀的谷,讓人想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感覺。
圓頂下的小圈圈 迷樣的 T 型巨石
終於走到主建築物,真的很興奮,想到好不容易來到這裏(真的是跋涉千萬里,又能見到遠到不可想像的當紅的石陣,確實很酷。經過整修後步道與遮陽區塊都做得很簡潔舒適,並沒有用土耳其風的奇怪設計破壞焦點(像是打綠色的燈那類。
在主要的參觀區域中共有四區可見,每一個區域都是一個圓形的範圍,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幾個圓圈區。
石陣的組成是由10至12個高度不同的扁型「T」型巨石碑圍繞而成,圈圈直徑從10公尺到30公尺的都有,每個圈圈的共通點是都有兩個比較高的石碑相對而立,不同區塊內的石碑高度不一,以今日出土的數量共有300座石碑,石碑的周圍有石頭堆起的圍牆,但沒有屋頂古時是露天的。
石陣其實不只一層,目前最重要的是第三層石陣,仔細往每個石碑上看,有部分表面清晰可找到一些動物的圖樣,像是野豬、公牛、蛇、鴨子,又有部分是抽象的幾何紋路,裏面也有一些與人相關的圖樣,例如手。依照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紀錄推理,人們已經學會狩獵並將要進展到畜牧與農耕,最後一代依靠狩獵的人們開始聚集起來過群體生活,考古學家認為是他們打造了這些石陣。
但是!人們應該要忙於獵食生活,根據鑑定石陣也不是居住用途的,那究竟人們為什麼花這麼大的功夫來造呢?依照出土的石碑大小與重量回推,要建出這樣的石陣至少要有500人以上耗費多年才能達成,考古學家還在努力查出建造此石陣的真正目的,還有人將石陣的排列對照星象來推測,又或著對比相關宗教經典的紀錄。不過根據施密特與考古學家們現階段的推理,認為這些雕刻應該是為了描述故事而刻,非居住用途的建築與信仰有關。
烏爾法省本身就是歷史非常非常長遠的地方,哥貝克力石陣以萬年這紀錄來說算是保存得非常完整,浮雕與雕刻都相當完好,有些出土的石像等已被安置在烏爾法博物館內,通常萬年以上的東西早就因自然破爛或是消失,石陣能夠完整保留下來是因為刻意的掩埋,刻意的重建又掩埋,「Göbeklitepe」又可以寫成「Göbekli Tepe」,「Tepe」是山頂,頂端之意,哥貝克力山丘是古人刻意埋蓋出的人工丘。
最後再看一眼,老實說對於石頭們或是希臘羅馬建築沒有太多的慧根,不過來到哥貝克力石陣時有些激動,想到這些是關於人類的事情,不分種族或是宗教的那種,是大家共同的源頭就有種特別的感受。
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在Netflix上找「遠古啟示錄」這個節目,裏面有相關的介紹。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
4-10月夏季每日 08:00-19:00
11-3月冬季每日 08:00-17:00
*停止售票時間是閉館前30分鐘
網站資訊:https://muze.gov.tr/muze-detay?sectionId=SGT01&distId=S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