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 : 中時電子報、聯合電子報、新華社國際、中評網
關鍵地名: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在早期曾是希臘人的殖民城邦,直到15世紀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在今日伊茲密爾市西南約50公里的以弗所(或譯:艾菲索斯,土語:Efes,現在是土耳其城鎮塞爾丘克),還保留了當年聖母瑪利亞的晚年住居。
伊茲密爾地處愛琴海的咽喉,具備希臘、羅馬、中世紀、奧斯曼時期的歷史遺跡、宗教文化交錯其中。迥異於傳統土耳其的景色與人文風情也因此吸引外來人口(經濟移民)選擇在此定居、置產,也是土耳其境內非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地區;政治光譜上,伊茲密爾一直是自由派「共和民主黨(CHP)」的根據地。
為了一個牧師,土耳其、美國互槓
安德魯布朗森(Andrew Brunson)是一位美國福音派牧師,他在土耳其生活20多年,並且在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市(İzmir)經營「伊茲米爾復活教堂」。2016年12月,土耳其政府以「暗助軍事政變與恐怖主義」罪名關押布朗森,並與其和人在美國滯留的「葛蘭教派」連結。在歐巴馬執政時期,土耳其曾表示如果美國願意遣返葛蘭回土耳其受審,土國願意放布朗森;結果土耳其如意算盤落空,川普總統上台後最初也是「口頭規勸」,不過近期卻是峰迴路轉急轉直下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福音教派在美國自1970年代開始逐漸走向政治舞台並且發揮影響力,主要支持對象正是川普所屬的共和黨。以其教義上來說,福音派偏向保守勢力,對於墮胎、同性戀等尖銳問題都持反對立場,這正巧與川普政府的「國策」相符。面對「金主」的壓力,尤其美國的期中選舉打得火熱,共和黨須投其所好迎合選民胃口,川普願意動用國家之力對土耳其展開不對稱的制裁手段似乎不足為奇。
川普下手之重,刀刀直衝土耳其的要害
除了凍結土耳其政府官員在美國的資產,川普政府更祭出殺手鐧「經濟制裁」,宣布將檢討土耳其的免稅待遇。根據美國貿易部門的資料,土耳其每年輸往美國的貿易金額約94億美元,其中約17億可以獲得免稅待遇,尤其是鋼、鋁製品就佔了13億美元。土耳其是美國第七大鋼、鋁製品進口國,美國是土耳其最大的鋼、鋁製品出口國,兩者間誰依賴誰不言可喻。
時間先往前推到2018年3月,美國針對各貿易夥伴的鋼、鋁產品實施25%、10%進口關稅,儘管土耳其努力地爭取「豁免」卻失敗告終。當時有分析師預警土耳其對美國的貿易量將急遽下滑,對於外債赤字佔國內GDP達55%的土耳其來說絕非好事。言猶在耳,川普於8月10日在推特上表示:「反正美國跟土耳其現在關係不怎麼好,我已經授權對土耳其的鋼、鋁製品關稅將調高至50%、20%」,這也是美國首度對於北約的盟邦施加制裁手段。
相關影音新聞:
里拉跳水,新興市場、金融業震動
歐洲中央銀行(ECB)官員對歐洲的銀行業表示擔憂,因為這些銀行對土耳其提供資金,持有歐洲銀行股票的投資人可能面臨風險。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西班牙承擔土耳其借款833億美元,法國384億美元,意大利170億美元。萬一土耳其真的「倒債」違約,再加上英國預計2019年將要脫離歐盟,相關的清算機制、資產與債務的權利劃分相關決策還是千頭萬緒,現在又多了一個「未爆彈」在手,恐怕將拖累好不容易慢慢復甦的歐洲金融業。
川普的重手嚇壞土耳其里拉一度狂貶26%至6.9974里拉兌1美元。地緣政治緊張則帶動美元指數漲0.84%至96.305,升抵一年來高點。歐洲的市場連帶遭殃,歐元對美元貶值,德國、法國、西班牙股價指數跌幅在8月10日都在1%至2%,連美國道瓊指數也一度大跌200多點。
面對里拉自2010年至今已貶值超過37%,通膨率將突破15%的絕境,外界看來,土耳其政府有些「精神勝利法」的怪招,例如「將枕頭下的美金、黃金換成里拉」、「他們有美元,我們心中還有阿拉」等口號,埃爾多安所領導的土耳其政府似乎「無招勝有招」。有些分析師指出,土國必須尋求IMF(此字很夯,但這裏是指「國際貨幣基金」)援助,如同阿根廷在6月也曾向IMF求援。不過,由埃爾多安任命女婿阿爾巴伊拉克(Berat Albayrak)出任財政部長後,這個選項可行性不高,最大主因是IMF的「特效藥」是緊縮貨幣和財政政策,這跟土耳其的政策相違背。
十年來里拉與土耳其是間關聯影片
土耳其找盟友幫忙「贊聲」
目前土耳其政府最可能採行的方案是靜觀其變。因為8500億美元GDP的國家雖然預算赤字龐大但仍在控制範圍內,比土國還糟的國家多得是。再者土耳其與美國其實不是沒有轉圜空間,就拿「布朗森」事件來說,土耳其透過管道也向美方釋出善意,表示如果葛蘭遣返不成,可以退而求其次,請美國釋放今年1月因金融詐欺及合謀罪判決有罪的土耳其人民銀行副執行長阿提拉(Mehmet Hakan Atilla),換土耳其政府釋放布朗森,但是談不談得成還在未定之天,然而就算談成功,川普會不會「網開一面」還很難說。
土耳其一面與美國交涉,一面拉攏「友好支持」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同病相憐」者,必定「惺惺相惜」。伊朗就率先發難譴責美國「霸凌、制裁成癮」,外交部長查瑞夫(Mohammad Javad Zarif)在推特表示:「我不解川普為何對於一個同為北約盟國的土耳其下重手,對於擊潰土耳其的經濟感到興奮,這種可恥行徑令人不齒,大家不應該只是口頭譴責美國,應該要用實際行動讓美國『改正』其行為」。接着表示「伊朗絕對與土耳其站在同一陣線,過去如此,現在、未來也是如此」。
埃爾多安也親上火線,在川普最僧恨的「紐約時報」專欄表示:「不要讓美國與土耳其的關係承受不可挽回的風險,土耳其會找到新盟友與新朋友」。此話一出,不免讓人想到除了伊朗,俄羅斯普丁總統更是埃爾多安的「救命草」之一。據報導,兩國元首已經熱線討論此事,並且就經濟、區域戰略交換意見。土、俄、伊三國曾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Astana)簽訂有關敘利亞問題的協議,也就三國未來的「前景」擘畫藍圖。
事實上,土耳其在擁有伊朗、俄羅斯兩條輸往歐洲的油氣管線後也搶到一席「話語權」。雖然目前為止土耳其的「底氣」還不夠,讓川普的貿易大刀造成土耳其受到重傷,不過「雪中送炭」是真朋友,俄國在這場土、美齟齬中無疑又是個「無聲的勝利者」。
土耳其的貿易風險上升,台灣如何應對?
一個國家的景氣好不好,問問從事外貿、運輸的人可以略知一二,筆者就第一線的觀察,發現部分廠商自5月份開始輸往土耳其的提單條件從原本的電放提單(Telex Released,簡單說就是賣方將提單用E-Mail、傳真等方式通知買方,貨到港後直接用其郵件附件、傳真件至當地賣方指定的窗口領取提貨文件領貨),改成正式提單(Original Bill,此份提單由賣方原件寄出送到買方手上),甚至在正式提單上新增銀行押匯、指定領貨人等相關字樣。一部分原因是里拉狂貶,為了避免買方付不出貨款(多數是尾款)而在買賣雙方於合約成立前就會談妥的事項。改變文件的格式都是風險控管,也是根據業內的慣例。有些土耳其買方會在合約履行的過程中提出希望延長付款期限、增加分期付款的時點來減輕資金調度,或是採用第三地轉匯的方式來支付貨款,都會對於台灣廠商或多或少造成壓力。生意本來就是「風險控管」,廠商對於合作夥伴的徵信、實地了解還是要多作點功課才能避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