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聯合電子報、中時電子報、TRT土耳其國家廣播公司、法廣RFI亞洲頻道、新華網國際在線、伊朗伊斯蘭通訊社中文網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於2025年8月31至9月1日在中國天津市舉行,由輪值主席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持。這是繼2001、2006、2012年北京、2018年之後,中國第5次承辦上合組織年度峰會,也是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共計有二十多國領導人及聯合國、獨立國家國協等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應邀出席。
本次會議有個「亮點」,即成員國之一的印度總理莫迪、屬「對話夥伴」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中媒還關心這兩位貴賓為何不順便參加九三閱兵。埃爾多安參與上合峰會並與習近平碰面,習表示,2026年是中、土建交55周年,兩國將依此提升關係。加固政治互信、加強反恐安全合作,並且加強「一帶一路」的「中間走廊」計劃對接,推進中歐班列南向通道發展,提升經貿、文化、旅遊等傳統領域合作水平,打造新能源、5G、生物醫藥等合作亮點。埃爾多安方面表示,土耳其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特別是「一帶一路」帶來貿易投資效益,土耳其的基礎設施、新能源相關產業、農糧進出口、醫療、旅遊等方面交流與中國互動甚多,推動兩國關系持續強勁發展。安卡拉方面也讚賞中方在中東問題上的公正立場,希望北京方面更積極參與並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埃爾多安也跟普丁碰面,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安卡拉方面持續在莫斯科、基輔間奔走,儘管收效甚微但也營造良好的印象,埃爾多安在會晤中告訴普丁,土耳其致力為烏克蘭戰爭尋求公平持久的解決方案,如果普丁與澤倫斯基願意碰面,安卡拉絕對提供安全、可靠的談判環境讓雙方舉行會談,亟早結束突。雙方也另外就外高加索(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敘利亞、哈瑪斯與以色列的議題進行討論。稍後,埃爾多安也跟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分別見面會談。埃爾多安出席上合峰會,除了土耳其屢屢「向西走」碰壁,因此「向東看」有需要,更多跡象表示土耳其作為連接亞洲、歐洲的「陸橋」效應,加上與鄰接國亞美尼亞、敘利亞的關係持續改善,土耳其除了持續給予敘利亞新政府支持,並與「世仇」亞美尼亞化解宿怨也很重要。
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在美國的搓合下8月11日在華盛頓完成和平談判草案簽署,由於俄羅斯同時與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交惡,加上伊朗內部勢力相互傾軋無暇他顧,其地緣政治的背後是美國勢力滲透高加索地區。根據草案內容,阿塞拜疆將興建、改善穿越「贊格祖爾走廊(Zengezur Koridoru)」連接飛地「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Nahçıvan Özerk Cumhuriyeti)」之間鐵公路系統,贊格祖爾走廊長度約40公里也是亞美尼亞、伊朗之間的邊界。草案同時提到,贊格祖爾走廊將由美國執行「管理權」99年,此舉將重塑高加索地區的勢力,對於伊朗的影響甚鉅。
土耳其已於8月14日宣布將興建全長224公里的卡爾斯(Kars)-厄德爾(Iğdır)-阿拉勒克(Aralık)-迪盧居(Dilucu)鐵路將成為該走廊內的重要連接線,連接阿塞拜疆與其飛地納希切萬。設計容量每年可運送550萬人次和1500萬噸貨物,目前已經獲得27.9億美元的外部融資。阿塞拜疆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聯外並不便利,除了與土耳其有連接外,若往返阿塞拜疆本土需要「借道」伊朗的阿拉斯河谷,若土耳其、阿塞拜疆完成交通設施建設,不只可以縮短旅運時間,還可以「物理上」切割伊朗、亞美尼亞的聯繫。

這次埃爾多安藉上合峰會「對話夥伴」為由訪問中國,並且與多國政要(土、印素來不睦,所以未碰面)展開會談,尤其是與東道主中國、俄羅斯、高加索兩國的接觸,可以看出埃爾多安對於「向東看」有了新的想法。目前,中歐班列的南段進入土耳其需要北繞至喬治亞境內,如果新增南部通道,將有利於更多的供給量。鐵公路的建設同時能將油、氣、水、電管道一起帶進專案內,對於甫「和平解決」庫德族的土耳其來說可說「利大於弊」,更有利2028年的執政黨執政延續,就看未來的局勢演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