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聯合電子報、中時電子報、中央社、土耳其國家廣播公司
理念不正確 央行行長再度走馬換將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Recep Tayyip Erdoğan)3月20日革職央行總裁阿巴爾(Naci Ağbal) ,因為他在3月18日為了抑制通膨、里拉貶勢,一口氣升息200個基點(8碼),幅度高於市場原先預期的4碼,此舉「觸怒」埃爾多安的「低利率」底線政策。在此之前,埃爾多安對於阿巴爾的決策並沒有太多批評,里拉的匯率因為阿巴爾「溫水煮青蛙」逐步調升利率近18%而日漸趨穩。自他上任以來,市場對於土耳其里拉的觀感「由負轉正」贏得市場青睞,更被看好在疫情告一段落後可以有更好的表現。或許就是因為阿巴爾想要「大火快炒、功高震主」,促使埃爾多安果斷出手陣前換將。
阿巴爾去職之後,安卡拉換上了伊斯坦堡馬爾馬拉大學銀行系教授卡夫哲奧盧(Şahap Kavcıoğlu)接任新任央行總裁。因為他主張維持低利率政策,且承諾未來有效使用貨幣政策等工具,實現價格穩定的目標。他的另一個身分是親政府「新黎明報(Yeni Şafak)」專欄作家。他曾在該報頭版對批評央行的政策背離民意,並損害經濟成長。卡夫哲奧盧認為,目前全球主要的經濟體多奉行零利率的政策,土耳其自己升息解決不了經濟問題,「央行根本不該堅持高利率政策!」,此番言論明顯合乎埃爾多安的「胃口」,因此任命他掌管央行。
「彭博社」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學家達烏德(Ziad Daoud)評論埃爾多安屢次干預央行總裁人選及政策,使得投資人對於土耳其央行的信譽和獨立性已失去信任。撤換令下達後,土耳其的股市、匯市、債市在週一開盤就「三殺」,股市更多次觸發「熔斷」機制,逼得土耳其的總統高級顧問布魯特(Yiğit Bulut)出面滅火,表示新任的總裁在短時間內將「按兵不動」,他並重申埃爾多安的理論,即國內的高通膨是因利率上升所引起。目前土耳其第一季失業率13%,高通膨、高失業、高赤字,「三高」的壓力勢必讓土耳其民眾將不滿情緒導向執政團隊,這將是安卡拉當局必須審慎面對的課題。
退出「伊斯坦堡」公約,為了哪樁
土耳其退出具有預防家暴、針對女性暴力的「伊斯坦堡公約」,引發各界反彈,就連總統女兒參加婦女團體也發出聲明指退出公約造成社會緊張。安卡拉當局透過外交部的聲明強調,土耳其將在國內法律持續加強保障女權、針對於女性的暴力行為繼續「零容忍」的政策,有效打擊相關的犯罪。
歐盟對於土耳其退出「伊斯坦堡公約(Istanbul Convention)」表達遺憾,並諷刺「公約名稱就叫做伊斯坦堡」。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包括土耳其在內,全球家暴事件有上升趨勢,各國應該共同致力終結針對女性的暴力,「全球終結針對女性暴力的國際行動必須持續,土耳其的退出令人感到沮喪」。伊斯坦堡公約於2011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通過,要求簽署國政府立法防治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包括家庭內的暴力。土耳其是首波簽署國,並於2014年生效。
令人覺得弔詭的是,退出「伊斯坦堡公約」是埃爾多安在3月20日簽署總統令當中「夾帶」出來的,且沒有說明理由,同一天因為還有撤換央行總裁的大新聞,所以一度被「忽略」。外界認為安卡拉極有可能是要安撫國內包括宗教團體在內保守派的壓力,因為他們認為公約鼓勵離婚、破壞家庭和諧,而且跨性別(LGBT)社群也多次引用公約的理念爭取社會認同。退出伊斯坦堡公約對於「國際觀感」確實不佳,但是公約在事實上簽署批准的國家會產生拘束力,但是不必然會產生國內法律效力,因為公約的內容用語多半是較抽象、較具宣示性的用語,若要與國內法律具體的條文相比,仍是有差距的。
延伸閱讀:土耳其的性別暴力事件 實踐伊斯坦堡公約 #istanbulsözleşmesiyaşatır
土法&土中關係再掀波瀾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公開表示土耳其將試圖干預明年法國大選;根據半島電視台引述,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告訴記者他注意到安卡拉當局想要改善雙邊關係,但是除非改變作風,否則歐盟即使不會背棄土耳其,緊繃關係也不會大幅改善。馬克宏還加碼表示,他不能接受土耳其「企圖干預」明年法國總統大選的情況。土耳其外交部發言人阿克索伊(Hami Aksoy)則透過官媒安納杜魯新聞社(AA)報導發表聲明:「我們認為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受訪中的說法存心找碴,既不公正又前後矛盾,背離兩國友誼和同盟關係,也令人無法接受」。
馬克宏去年10月2日表示伊斯蘭讓全球各地都「陷入危機」,引發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強烈不滿,直言馬克宏「應該去看精神科做檢查」,法國召回大使抗議,接著埃爾多安呼籲抵製法國商品並且引發響應,又說法國可以很快「擺脫馬克宏這個負擔」,雙方關係一度降到冰點。不過今年1月初,埃爾多安向法國遞出橄欖枝,兩國關係逐步解凍,兩國領導人3月初還視訊通話重申兩國「合作」潛力巨大,但很顯然馬克宏與埃爾多安之間的「心結」還沒解開。
就在列強紛紛指控中國在新疆涉及對維吾爾族進行「種族滅絕」之時,中國外長王毅也展開中東六國的穿梭外交,雖然對外界表示議題聚焦在「伊朗核協議」,實際上另一個目的也是想在穆斯林族群中找到爭議中的立足點,特別是中國過去對於中東各國合縱連橫的介入並不熱衷。土耳其境內的維族團體照例給予王毅「熱情迎接」,抗爭「如影隨形」,要求土耳其政府要正視中國侵犯新疆人權的行為並給予強硬立場,部分反對派人士更揚言「不惜一戰」。
「疫苗換人權」這樣的評論已經是土耳其政府面對中國時揮之不去的陰影,面對維族團體的施壓,外長恰武什奧盧宣稱已經向王毅表達土耳其在維吾爾人權問題上面的立場,希望雙邊的關係能持續穩定發展,同時也強調尚未簽署的土、中的「引渡條約」不涉及驅逐在土耳其境內的維族人士。顯然,安卡拉在經過評估後(王毅來訪前先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在新疆議題上,沙國已表態給予中國支持)另有其他的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