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說書連載】巴爾幹半島與土耳其的連結-保加利亞篇

專欄 政經史地 淺談新聞 當地

前兩篇從 塞爾維亞 羅馬尼亞之後,Web繼續擔任土女情報員深入巴爾幹地區報導,今日連載到了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小簡介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是個東面瀕臨黑海的國家,南面緊鄰希臘、土耳其、西面連接北馬其頓、塞爾維亞,北邊依靠多瑙河與羅馬尼亞為界。保國南部、希臘北部、土耳其西部歐洲的領土,這三個區塊屬於東歐在史、地上分類歸為:色雷斯地區,多已部落型態形成區域各自治理,因此很早以前就有人類活動。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勢力進入並設立色雷斯省,保加利亞國土的初始型態成型;西元六世紀,斯拉夫民族南侵色雷斯,與當地人融合產生今日的保加利亞人。

保加利亞歷經兩次的獨立帝國時期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681AD-1018AD)

608年獨立於拜占庭,鼎盛時期曾經多次兵臨君士坦丁堡,讓拜占庭帝國加冕為沙皇,直到拜占庭帝國皇帝巴西爾二世的運用謀略加以擊敗滅,第一帝國被併入拜占庭帝國,第一帝國的後期曾定都於今日北馬其頓的奧赫里德,之後會介紹。

保加利亞第二帝國 (1185AD-1396AD)

1185年伊凡·阿森和彼得·阿森兄弟 起兵生事,打敗駐地的拜占庭軍隊,迫使其獨立,並且大特爾諾沃(Veliko Tarnovo)定都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後來經過蒙古西征軍、拜占庭北侵等連年戰亂,最後被奧斯曼土耳其在1396年吞併

現今的保加利亞全國人口約700多萬,其中土耳其裔約佔了10~15%,土耳其的文化、歷史對保加利亞有深度的影響,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保加利亞吧!

 

首站:大特爾諾沃(Veliko Tarnovo)

查雷威茲城堡(Tsarevets Castle)

AAA

保加利亞第二帝國開國四君王雕像

伊凡‧阿森、彼得‧阿森、卡洛揚一世、伊凡阿森二世,四人後世稱為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的開國四君主, 讓拜占庭帝國承認其獨立地位。帝國定都於大特爾諾沃是一座山城,建築物依照山勢而建,查雷威茲城堡就蓋在城內最高處。
IMG_20190104_153849

查雷威茲城堡全景圖

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定都於大特爾諾沃,查雷威茲城堡也在同一時期建立,從畫面右方可看到城堡居高臨下被揚特拉河(Yantra Rivar)三面環抱,有易守難攻的優勢。不過,攻擊方若採取「圍而不攻」的消耗戰,一旦城內缺糧就不是那麼一回事。西元1393年,奧斯曼帝國與堡壘守軍激戰近三個月,儘管城內用水無虞,可是糧食短缺的情況下百姓、守軍早就無以為繼,主教只好開門投降。土軍進城進乎瘋狂的破壞與屠戮城堡、住家、市集、學校、修道院 全都付之一炬。
IMG_20190104_155310

查雷威茲城堡裡最高處的建築–大主教教堂

教堂外面的解說牌,這座主教教堂當年同樣未能倖免於難,保國政府在1981年下令對此城堡進行考古研究,經過檢視還原當年的教堂原型圖並重新修繕。
_DSC1352

放在堡壘門口的石獅像

查雷威茲城堡的門口,這隻擺在入口的石獅像是1877年奧斯曼帝國的總督將此石像重新放在1393年的舊基座上。這一年同時也爆發了第十次的俄、土戰爭,俄軍渡過多瑙河後將土軍殲滅於今日保國北部的普列文(Plevna),迫使土耳其承認保加利亞擁有自治地位,最後在1885年脫離土耳其統治。

保國革命家:瓦西爾·列夫斯基(Vasil Levski)
_DSC1350

就在查雷威茲城堡旁邊的另一座山頭,這尊雙手舉高的雕像有著另一段血淚史。畫面所拍到的地方是保加利亞的國防科技大學,這個雕像的主人名叫:瓦西爾·列夫斯基(Vasil Levski),他是保加利亞的革命家,1873年被土耳其人處決

高舉雙手的緣故是據說曾有一次遇上土軍圍剿,寡不敵眾時他高舉雙手祈求土軍停止殺戮,結果真的因為有「異象」,讓土耳其軍隊的行動草草收場。這個事件,讓他在後來的軍事學院興建時,決定以此動作立碑作紀念表彰其氣節。

工匠街
IMG_20190104_142131

大特爾諾沃從土耳其人佔領到離開歷時將近500年,移居到此的土耳其人也帶來家鄉的飾品、木工、瓷器等產業,走在大特爾諾沃著名的「工匠街」上隨處可見相關的商店,並以「純手作」的賣點(保國政府也設立認證制度加以規範)。

 

第二站:索菲亞(Sofia)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ksandar Nevski Memorial Church)

IMG_20190105_150201

保加利亞在1879年將首都從大特爾諾沃移到今日的索菲亞,城內可說是「教堂」林立,其中「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是指標型的參訪行程。建於1882年,1912年完工,命名自13世紀俄國英勇的亞歷山大王子。教堂是來紀念1877年第10次俄、土戰爭時為保加利亞傷亡的20萬俄軍官兵,這場戰鬥除了前面提到這是促成保加利亞獨立的關鍵戰役,也是土耳其從巴爾幹半島全面潰退的開始。

聖索菲亞教堂(St. Sofia Church)

就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右前方,聖索菲亞教堂(St. Sofia Church)則是保加利亞的國寶教堂,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us I)於六世紀時建立這座拜占庭教堂,今天的索菲亞原名「Sredets」,希臘語是「中心」,直到十四世紀末,因為「索菲亞」在希臘語又為「智慧」之意,城市名稱因為這座教堂跟著改名。
IMG_20190105_150331

奧斯曼帝國時期教堂被改為清真寺,原有的壁畫被毀壞、建築外觀增加喚拜塔,後來因為地震受損而被遺棄。1990年依照土耳其統治前的原貌重建。

聖喬治圓形教堂(St. George Church)

四世紀時羅馬人所建的圓形建築,前方還有當時澡堂的遺跡。教堂在奧斯曼時代同樣也變成清真寺,土耳其人離開後才恢復原貌。特別之處在地點位在保加利亞總統府建築後方,現址四面被政府機關、飯店包圍,若不是有路牌指引還真的會錯過。
IMG_20190105_164134

聖佩特卡地下教堂(St. Petka of the Saddlers Chruch)

保加利亞的首都索菲亞地下古蹟甚多,因此蓋捷運、蓋房子常常挖到寶。鏡頭的所在地是「塞爾迪卡捷運站(Serdika Metro)」,車站就是一座博物館,將古蹟融入地鐵建築中是一大特色(跟北捷北門站類似)。也因為地下都是古蹟,導致整條地鐵從開工到全部通車竟花了30年(1960-1990)。
IMG_20190105_165713

話說回來,聖佩特卡地下教堂(St. Petka of the Saddlers Chruch)就位在塞爾迪卡捷運站內,由於奧斯曼蘇丹規定教堂的高度不可以超過馬背上的士兵,因此當年教堂興建時不得不半埋在地下。上一段提及的瓦西爾·列夫斯基(Vasil Levski)被土耳其人在索菲亞處決後,據傳當地人就將他埋在這裡。不過,由於沒有留下書面紀錄,至今還是一個謎。

班亞巴什清真寺(Banya Bashi Mosque)

IMG_20190105_165747

雖然保加利亞有10~15%的土耳其後裔,也多是穆斯林族群,不過就整個索菲亞而言,鏡頭中的班亞巴什清真寺(Banya Bashi Mosque)是唯一還有在運作的清真寺,其餘的不是只剩遺跡就是另作他用。這座清真寺設計,是大名鼎鼎的錫南來操刀,錫南是帝國最出名的建築師,其弟子設計了藍色清真寺。

 

第三站:里拉修道院(Monastery of Saint Ivan of Rila)

IMG_20190109_220857~2

里拉修道院,空照全景圖

里拉修道院是巴爾幹地區最大的修道院,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文化遺產,修道院的中央是「聖母升天教堂」,也是保加利亞東正教的總教堂,旁邊圍繞的建築物除了提供修士、教徒居住的生活區域,也由於修道院的地理位置與奧斯曼帝國向北擴張之路線重疊,土耳其人三不五時會過來「騷擾」,因此外圍建物也取材「星型堡壘」的設計。等到完全併吞保加利亞全境後,帝國反倒對於修道院採取相對寬容的態度,甚至准許其重修整建。

聖母升天教堂

IMG_20190106_104909

參訪的時間下起大雪,在海拔1150公尺高的地方氣溫掉到零下16度,整座里拉修道院是從別處遷來,先有教堂旁邊建於1335年的希雷洛塔(Hrelyu Tower),接著興建聖母升天教堂,最後才有外圍的堡壘建築物。修道院一直都是保加利亞文化與精神的象徵,也是奧斯曼帝國唯一允許東正教傳教、收藏文獻的地方

 

整個保加利亞的旅程告一段落,下一站將帶著各位前往(北)馬其頓、科索沃!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