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語跟日語、韓語都屬於「阿爾泰語系」?

Ada嘰哩呱啦 專欄 語言 語言知識

*2021年10月更新版面

有很多學者認為土耳其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在討論土耳其語之前,可以同時觀察我們更熟悉的「日語」和「韓語」也屬於阿爾泰語系嗎?

 

同語系的認定方式

一般認為同個語系下的語言會有類似的語法、結構和同源字彙。像是印歐語系的數字基本上屬於同源、拉丁語系的動詞變化、日耳曼語系的介係詞等。而一般使用語法做判斷的原因是因為有關語法的字,像是介係詞和詞綴、動詞變化,都是屬於不容易隨著時間改變的封閉性詞彙。而像是名詞、形容詞等開放性的字就很容易被外來語取代。不過封閉性詞彙也是會改變的,只是時間比較緩慢。

 

討論句子組成結構

認為日語和韓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的人,主要是認為這些語言都跟土耳其語有些類似的地方,像是:黏著語和主賓動(SOV)結構。但「這個立論非常薄弱」,世界上有很多語言都是黏著語、很多語言都是主賓動結構,那這些語言都屬於阿爾泰語系嗎?

像是原住民的南島語系、印度的達羅毗茶語系、一些非洲的班圖語、很多藏緬語言等,都被認為屬於黏著語,而主賓動的結構就更不用說了,全世界語言大多數的語言的主要語序不是主賓動就是主動賓,甚至古漢語都被認為屬於主賓動結構。所以,我們真的可以把日語和韓語分為阿爾泰語系的成員嗎?南島語系也是膠著語和主賓動結構,我們能把日語韓語歸為南島語系嗎?

 

討論母音和諧特點

有些研究認為,古日文與古韓文中具有規則的「母音和諧」,但這些都還只是猜測,很難真的去驗證。而現在的日文中母音和諧規則似乎無稽可尋,韓語中的母音和諧只存在在少數部分。

日文與韓文也「缺乏人稱以及所屬格後綴」,阿爾泰語系的其他語言大部分都有人稱和所屬格後綴,像是「gidiyor-um」(要走了)「gidiyor-sun」(要走了)和「benim kalem-im」(的筆)「senin kalem-in」(的筆)。而日語和韓語中卻很難去證實曾經是否有人稱和後綴。而最大的問題在於,日語和韓語和阿爾泰語系的其他語言之間,幾乎找不到同源詞彙。的確有語言學家提出一些類似的詞彙,不過十分牽強。

 

阿爾泰語系的存在爭議

不只韓語和日語是不是阿爾泰語系這一點有爭議,是否真的有所謂的「阿爾泰語系」也是有很大的爭議喔!

學者一般認為阿爾泰語系是由土耳其(突厥)語群、蒙古語群和通古斯語群所組成的,而日語和韓語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至於是否有阿爾泰語系這個分類則從阿爾泰語系這個假說被提出了以後就一直有爭議存在。

一開始一些學者因為土耳其(突厥)語群、蒙古語群以及通古斯語群的代名詞語後綴的相似性認為他們同屬於阿爾泰語系。然而因為缺乏語音學的有系統研究,而具有爭議。後來Ramstedt提出一些蒙古語群-通古斯語群和蒙古語系-土耳其語群之間的相似性,像是語音、語句、字構學上的相似性,企圖證明阿爾泰語系的存在。(最早認為韓語是屬於阿爾泰語系的也是Ramstedt和Polivanov,但Polivanov認為日語可能屬於阿爾泰-澳洲語系。)

然而對於這個觀點,一些學者像是Deny、Bang仍然認為這些相似性是來自於借用。有趣的是後來的Kotwicz認為土耳其語群、蒙古語群和通古斯語群共組成了一個阿爾泰語系,但也認為他們可能不是來自於同一個祖先,也就是說他認為「阿爾泰語系只是一個以地理為基準的分類,而不一定同源」。後來的Posch對蒙古語群的研究也認為蒙古語系不屬於阿爾泰語系的一部分。Clauson、Sinor、Doerfer等學者都一致發表一系列論文反對阿爾泰語系的存在,他們不只提出對於阿爾泰語系的懷疑,並且試著去證明這些所謂的阿爾泰語系的語言是不相關的。而在同時一些支持阿爾泰語系的研究也在進行著,像是Poppe對於語音學的研究、Cincius的通古斯語群比較字典、Miller的字構學研究和Starostin對日文的研究。

 

最主要對於阿爾泰語系假說的質疑有:

1. 基本字彙

Gerard Clauson研究了中世紀蒙古語的文獻認為土耳其語與其幾乎沒有平行的字彙,不過他的研究也是面對了很多的質疑。接下來他比較了土耳其語群、蒙古語群和滿語系的基本字彙(像是數字和身體部位)做出了這些語系並不相關連的結論。但也有學者認為同個語系的數字不一定需要有關連。

2. 人稱和動詞變化

有學者基於土耳其語群、蒙古語群、通古斯語代名詞中第一和第二人稱和動詞變化的相似性而作出它們同源的結論。然而Doerfer卻認為在世界上有很多語言都具有這樣的相似性,這可能來自於1.借用、2.巧合、3.語言的普遍現象。他提出像是mama、papa、ata、ana等所謂的嬰兒用語。然而這卻不能解釋人稱與動詞變化的相似性。

3. 音素

支持阿爾泰語系的人認為阿爾泰語系的祖先有兩種/l/和兩種/r/,而這些可見於蒙古語群、通古斯語群、楚瓦什語(一種類似土耳其語的語言)和韓語。

但現在的語言比較學比較傾向於去比較語音學的相似性,而非音素。問題在於楚瓦什語外的土耳其語群和世界上其他的語言之間有沒有語音學上的關連性,所以不應該用音素比較。

4. 借用

反對阿爾泰語系的人,最主要的反對點在於字彙和其他字構學的借用。最主要的爭議就在於,這些相似性源自相同的祖先或者是互相借用。Unger認為土耳其語群和蒙古語群之間的相似性很可能是來自於借用。他提出了一個借用語原則,有興趣大家可以去看看。

5.字構學

Ramstedt1952年做的字構學研究認為土耳其語群、蒙古語群、通古斯語群和韓語(沒有日語)有相似的字構。但是他的很多資料都是錯誤的。其他大多數的字構研究主要在於土耳其語群、蒙古語群和通古斯語群,這些學者對於韓語大多只有初淺的了解,卻斷言韓語也屬於阿爾泰語系。Martin1990年時做了日語和韓語之間字構關連性的研究,但並沒有延伸的阿爾泰語系。

6.研究方法和理論

在確定一些語言是否是相關連時,我們似乎只要找出一些相似的地方就可以了,然而卻很難去證明語言之間的不相關連。對於很多關於阿爾泰語系的研究都有許多的詬病,像是資料不完整、解釋不足、立論矛盾、未證實、對目標語言理解不足等。卻很少有資料是遵循著科學方法和數據。而很多希望重建一個「祖先語言」的企圖,也具有其爭議性。或許同個語系的語言不一定來自於同一個祖先,而是互相影響。而現在我們對於語系的理論基礎主要來自較少有爭議性的印歐語系,而像是烏拉語系等都具有很大的爭議性,像是數字間缺乏相關性,數字間的借用又可能是源自商業行為。如果我們拿印歐語系作為一個參考基準可能會有誤導的危險。而每個學者比較關連性所使用的標準也不一樣,所以這也造成了很多的爭議。

 

以上就是以土耳其語、日語、韓語的狀況,分析整理阿爾泰語系的爭議,下次聽到「土耳其語和日語、韓語都屬於阿爾泰語系」的時候,要知道學者們對這說法爭議可大了呢!

 

*以上資訊經讀者反應有部分說法有待討論,我們已經向筆者反應以及向專業人士洽詢,筆者於土耳其攻讀語言學學位,本身也有自學多個外語的經驗,以自身所知與學者的論點組合分析。如有更新錯誤訊息會及時調整修正!語言學流派眾多,可議範圍廣泛,也歡迎大家參考論點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Clauson, Sir G. (1956). The case against the Altaic theory.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2. 181–187.

Clauson, Sir G. (1959a). The case for the Altaic theory examined. In Franke, H. (ed.), Akten des Vierundzwanzigsten Internationalen OrientalistenKongresses. Wiesbaden: Deutsche Morgen- Landische Gesellschaft, in Komission bei Franz Steiner Verlag. 599–601.

Clauson, Sir G. (1959b). The earliest Turkish loan words in Mongolian In Franke, H. (ed.), Akten des Vierundzwanzigsten Internationalen OrientalistenKongresses. Wiesbaden : Deutsche Morgen-landische Gesellschaft, in Komission bei Franz Steiner Verlag. 593–595.

Clauson, Sir G. (1962). Turkish and Mongolian Studies. London: Luzac.

Clauson, Sir G. (1969). A lexicostatistical appraisal of the Altaic theory.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13. 1–23.

Clauson, Sir Gerard. (1972).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prethirteenth century Turkish.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artin, S. E. (1990). Morphological clues to the relationships of Japanese and Korean. In Baldi, P. (ed.), Linguistic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Berlin and New York : Mouton de Gruyter. 483–509.

Martin, S. E. (1991). Recent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Japanese and Korean. In Lamb, S. M. & Mitchell, E. D. (eds.), Sprung from some common source.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69–292.

Martin, S. E. (1996). Consonant lenition in Korean and the MacroAltaic question (Center for Korean Studies Monograph 19).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Ramstedt, G.J. (1924). Remarks on the Korean language. MeTmoires de la SocieTteT Finnoougrienne 58. 441–458

Sinor, Denis. (1962). Some Altaic names for bovines.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15. 315–324.

Sinor, Denis. (1963). Observations on a new comparative Altaic phonology.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6. 133–44.

Sinor, D. (1988). The problem of the Ural-Altaic relationship. In Sinor, D. (ed.), The Uralic languages, description, history and foreign influences (Handbuch der Orientalistik 8. Abteilung, Band 1). Leiden: E. J. Brill. 706–741

Georg, S., Michalove, P. A., Ramer A. M. & Sidwell, P. J. (1999) Telling general linguists about Altaic. Journal of Linguistics 35. 65-98

Unger, J. M. (1990a). Japanese and what other Altaic languages ? In Baldi, P. (ed.), Linguistic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Berlin and New York : Mouton de Gruyter. 547–561.

Unger, J. M. (1990b). Summary report of the Altaic panel. In Baldi, P. (ed.), Linguistic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479–482.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