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文化
文化總會以不同的方式投射、演繹在不同作品裏,即便我們無法身歷其境,仍得以從這些作品裏頭窺探和捕捉到那個地方的色彩。說到用文字說盡土耳其故事的代表作家,我想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名字非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莫屬。每當談論到土耳其文學時帕慕克是不能不提到的小說家,帕慕克在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評語為:「在尋找故鄉的憂鬱靈魂時,發現了文化衝突與融合裡的新象徵。」從政治、歷史、傳統藝術到一個小攤販的生命歷程描寫,都是他的小說裏面曾出現過的題目,而不管是以什麼題材為本帕慕克總是能將土耳其的色彩在每一部小說裡呈現。
《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
這本書不同於他其他聞名的小說,它集結了帕慕克(Orhan Pamuk)的各種隨筆和散文篇章,帕慕克為這本書的自序下了這樣的標題:無法以小說寫成的斷片之書,是那些不得其門而入他的小說,卻不斷在他腦子裏面翻攪沸騰的想法和感受。這些可以說是他的小說的前傳,也是支撐他生活的重要精神糧食,也可以將它看做一把鑰匙,打開這位諾貝爾作家一層裏面又包裹一層的纖細內心。
生活總是憂慮
有讀過奧罕・帕慕克作品的人對他多愁善感的風格也許不陌生,《別樣的色彩》這本書可以說是他眾多善感痕跡的集合!對於這些情緒帕慕克在一次英國媒體的採訪中說:「所有這些情感的交織和糾結都有它可以實際應用的地方。」在這個「生活與憂慮」篇章裏面他寫小時候對上學內心的恐懼感、文學如同每天必服的藥物般不可或缺,那個年代的伊斯坦堡還有其充滿矛盾與崩壞的美,最後是許多無人深夜他獨自的呢喃對話。對生活和情感(大部分總是憂傷)的仔細描寫,那種恨不得將情緒化為實體,企圖讓你親臨的寫作方式是帕慕克獨特的風格,透過一篇篇帕慕克對自身解剖似的記錄,我們似乎也能想像、體會帕慕克是如何將這些感性交織用理性的方式寫成一部部經典小說。
書與閱讀
對於一位作家而言沒有什麼東西比書更重要了。《別樣的色彩》裏面收錄了帕慕克對閱讀的看法以及書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同時也談到他喜愛的作家和影響他寫作的書籍。在某幾篇內文裡帕慕克認為,書最美好的地方是它讓你擁有另一個世界,而這種「另一個世界」魔力來自於閱讀時的樂趣,當他細細體會作者的弦外之音時就好像他和作者共享一個秘密,而每一個讓他擁有另一個世界的書本同時也提醒了他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於是書本變成了他的護身符,帶着護身符給的世界在身上,那些不得不參加的無聊場合或是憂鬱情緒籠罩到不能自己的瞬間,所有想暫時逃避的時候只要能看着護身符在身邊,不需要真的讀它也能隨時逃進裏面的另一個世界。
政治、歐洲與其他忠於自我的問題
奧罕・帕慕克認為:「如果你要當個有名的土耳其作家你就不可能不談到政治,即便你只寫那些花花草草也一樣。」帕慕克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正是他大膽的在小說裡直接以政治為素材去探討土耳其境內那些欲言又止的議題。在《別樣的色彩》裏面帕慕克跳過小說的虛構式,直接將自己眼睛所看內心所感呈現,從一場宰牲節的家族晚餐裡看見和政治融合過後的宗教節慶,以自己小時候短居瑞士的經驗描寫內心對歐洲的奇怪感覺為鏡,放大看到所有土耳其人(不論在境內或是移民至其他歐洲國家)對身份認同的迷惘。用帶有一點文學美的角度向我們訴說土耳其人共同做的那個泡泡般美麗又易破的歐洲夢。
擁有建築系背景的奧罕・帕慕克曾說:「當我在畫畫的時候我感覺比較快樂,但寫作讓我覺得我更聰明。」帕慕克的聰明智慧通常都只在他的長篇小說裏面展現,而在《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裏面,帕慕克這次他不寫長篇不講小說,用一篇篇的短篇隨筆輕輕地向你伸出一隻手,邀請讀者一起進入他的腦袋,一邊看他對自己的描寫一邊進入他筆下那個複雜又美麗、真實得深入其境的土耳其世界。
想一虧帕慕克的內心,別忘了鎖定土女時代的臉書贈書活動喔!(聽說是12/23晚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