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呢喃中的土耳其》引人入聲

專欄 描寫土語一格 書籍音樂 藝文

每年許多遊客造訪土耳其,但鮮少有人行有餘力將經驗轉化成文字出版分享。近幾年書店中有關土耳其旅遊文學出版品卻俯拾皆是,但是我內心的OS卻常常捫心自問:「讀者掏出鈔票買你的旅遊日記幹嘛?」

首次注意到作者陳聖元的新書「呢喃中的土耳其」是看到書腰上那一連串名聲響叮噹的重量級人物,包括駐土耳其鄭泰祥大使、外貿協會黃文榮秘書長和矮夯北的老闆-土女時代網站共同創辦人魏宗琳,讓矮夯北打開書閱讀前都得先像個虔誠的信徒般清潔雙手,細細翻頁享受這鮮久未有的閱讀盛宴。

遠流提供

遠流提供

市面上土耳其相關書籍多數人都以視覺切入,而《呢喃中的土耳其》以聽覺入題,在閱讀作者陳聖元字裡行間之際,彷彿潛意識也在搜尋腦海中屬於土耳其那獨特的聲音,那喚拜聲、那鄂圖曼軍樂聲、那海鷗叫聲、那芝麻圈(Simit)叫賣聲、那地上電車叮噹聲,聲聲入耳,敲響了那塵封已久的泛黃回憶。

每個人都有專屬的土耳其呢喃,你是否也忘記屬於你那獨特的呢喃?快翻箱倒櫃找出來吧!

我喜歡作者在書中亦莊亦諧的筆觸,要嚴肅的時候可以認真,寫出有關土耳其的歷史、國際政治與女權主義;但在敘說土人可愛的一面時也能夠令讀者會心一笑,更別提看得懂土耳其並不只是「美麗秘境」的彩蛋,更讓身為土迷的矮夯北科科笑!

我也喜歡作者隨手捻來的名言佳句,不論是作家泰雅思(Taiye Selasi)所提出的「不要問我是哪國人;問我是哪個地方人 」新觀念、紐約語言天才Timothy Doner的波斯語學習經驗、土國作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對宗教的省思以及土國詩人Orhan Veli的詩句,都在作者巧妙安排下在書中適當的篇章巧妙出聲,讓頻率相通的矮夯北讀起書來更能感受作者廣泛涉略的閱讀維度。

İstanbul

《呢喃中的土耳其》內的攝影作品與作者室友所繪的插畫頗有畫龍點睛之效,卻不喧賓獨主搶了文章的風采,在爬格子之際還能感到色彩與影像的刺激。我更喜歡作者以宏觀卻又細膩的觀察角度,細細闡述「ISIS恐攻」、「庫德族自治」、「維吾爾族同化」、「敘利亞難民」、「德國的土耳其人」、「希臘與賽普勒斯爭端」等歷年來在土耳其的熱門議題,皆在他的筆尖下,讓在遠方的我們可以稍微窺探。

書寫那片多元的土地,而不僅是描繪土耳其,這也讓《呢喃中的土耳其》與坊間土國旅遊文學相較下,有着獨樹一格的風土氣味

Istanbul - Sunset
如果我能雞蛋裡挑骨頭,我希望此書再版時,可以再強化結尾。本書就像是一部武打精彩的動作片,大亂鬥目不暇給後卻在最後10分鐘採用旁白敘述故事結局,甚為可惜。

想必也深受作者陳聖元喜愛的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在《純真博物館》收尾花了一章交代了主角Kemal後續發展以及結局,以至於主角的最後一句話「讓大家知道,我活得非常快樂。」才那麼的經典難忘。或者,奧罕帕慕克在半自傳《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也用最後章節鋪陳,在全書的最後一句話才擲地有聲的道出「我不想成為藝術家,我要當個作家」的宏偉志向。

而在《呢喃中的土耳其》內,不但最終第五部僅有2篇文章比起前四部平均5篇文章篇幅縮水,也無法在最終章觀察作者於土耳其伊斯坦堡交換10個月後的心境轉折,作者僅花了3行感想總結交換10個月的經驗回憶,沒能鋪陳足夠為本書立下個點睛的結尾重擊(punchline)甚為可惜。

Gebze

結語

當然,要出張嘴(或鍵盤書評)批評本書並非矮夯北的原意,本書如同作者自序中所說,歡迎所有已去過土耳其或正要前往土國的讀者們,透過作者的敏銳雙眼,帶我們仔細聆聽土耳其的呢喃。

PS. 本文非由葉珮雯小姐撰寫,特此聲明。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