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突厥,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吴北讲古 专栏 政经史地 当地

俄国彼得大帝(Peter I, 1682-1725)的南下政策,对奥斯曼土耳其的伤害最大。

在此之前,他的西出波罗的海和干涉波兰内政,导致他和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Charles XII.,土耳其文作XII. Sarl, 1697-1718)发生冲突,双方遂于十八世纪初展开一场大战。

 

结果,俄国将瑞典部队吸引至内陆,并于西元1709年7月,在(今乌克兰境内的)波塔瓦(Poltava)一役击溃之。瑞典大败以后,国王查理十二世负伤逃到奥斯曼帝国寻求庇护,在土耳其一住就是五年半。

但是他麾下的优秀青年军官却被俘虏,并放逐到西伯利亚。

 

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西伯利亚的南端大约和中国的东北、蒙古以及哈萨克(Kazakistan)为邻。贝加尔湖(Baykal)亦在西伯利亚的范围里面。

 

西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并放逐到‘北海’牧羊。当年所谓的‘北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

Ulaan-Tsutgalan-waterfall

Ulaan-Tsutgalan瀑布 (鄂尔浑河流域)

 上述被放逐的瑞典军官中,有一名叫冯·史托兰伯Johann von Strahlenberg)者,无意中在鄂尔浑(Orhun)河流域发现了一些碑文。

顾名思义,碑文就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而鄂尔浑河就是色楞格(Selenga)河的支流,后者注入贝加尔湖。

土耳其人自认为是匈奴人的后裔。匈奴人并没有文字。土耳其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就是在鄂尔浑河沿岸发现、且因此而得名的“鄂尔浑碑文”,因为是突厥人使用的文字,所以亦称为“突厥碑文”。

 

鄂尔浑碑文在发现之初,仿如天书,没人看得懂。直到西元1893年,方为丹麦学者汤姆森(Vilhelm Thomsen 1842-1927)解读成功。

鄂尔浑碑文是在第八世纪中叶,‘东突厥’中兴以后刻的。

其中最早的是宰相暾欲谷(Tonyokuk)死前在西元730年时亲自令人刻的;其次是西元732年时毗((Bilge)可汗为其弟阙特勤(Kültegin,死于西元731年)所立。第三个是在西元735年,毗伽可汗之子为毗伽可汗(死于西元734年)所立的。碑文的作者是当时土耳其文学家尤鲁狄金(Yulu Tigin)。

 

 

现在,且让我们从头说起:一如前述,匈奴人退出政治舞台以后,中亚的中部为柔然人所控制,欧乌斯土耳其人臣属于柔然。欧乌斯土耳其人至西元525年方消灭柔然,且以"Türk"(突厥)之名,称霸中亚。

因为我们中国字里面没有"r"这个音,所以在隋书、新旧唐书中,都译之为‘突厥’,只有元史西北地附录作‘途鲁吉’音译得比较接近。

 

简言之,古代的‘突厥’,就是现在的‘土耳其’。   

突厥后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后者则于西元659年被中国的唐朝消灭。代之而起的是突骑施(Türkeş)土耳其人,后来又遭受中国和阿拉伯的交相攻击。

至于东突厥,于西元630年被唐朝消灭以后,又于西元680年中兴,建立【骨咄禄汗国】,或曰【第二东突厥汗国】。其可汗中国人称之为【骨咄禄】,土耳其文做Kutluk,意谓【幸福】。骨咄禄之子毗伽可汗死后,另一支土耳其人回纥(Uygurlar)于西元745年取而代之。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

土耳其人自认为是匈奴的后裔。古代的‘突厥’,就是现在的土耳其。

 

以上内容皆由作者吴兴东老师授权同意发布于土女时代网站。

吴兴东老师部落格:土耳其语文历史文化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