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帕慕克史诗钜作《我心中的陌生人》

专栏 描写土语一格 书籍音乐 艺文

这是个有关优格与博萨(Boza)小贩梅芙特(Mevlut Karataş)一生与白日梦的故事。梅芙特于1957年诞生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眺望雾濛濛湖畔的贫穷村庄,他12岁时来到了世界之都伊斯坦堡,终其一生定居于伊堡。当他25岁时,他回到故乡,与村庄女孩私奔,也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他与她回到伊斯坦堡,结婚并育有两女;他终日汲汲营营工作,卖过优格、冰淇淋与鸡肉饭也当过服务生。但是,每个晚上他从不间断走遍伊斯坦堡大街小巷,叫卖剖榨与幻想脑袋中的怪念头。

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非常体恤读者在《我心中的陌生人;陆译:我脑袋里的怪东西》(A Strangeness in My Mind;Kafamda Bir Tuhaflık)第一章第一段落就把全书大纲完整的披露,让没耐心的读者可以不用翻完这近600页横跨的一甲子三个世代的史诗故事,贴心的帕慕克,知道本小说故事复杂性与人物众多,特别提供人物关系图、事件编年表与索引,让读者快速便捷寻找某件历史事件或人物出场篇章,虽说如此,这本书也花了我近乎1年的时间才能够啃完。

*波杂(Boza):是一种特殊的冬季饮品,更多介绍请见:“液态面包”之称的冬季能量饮-波杂(Boza)

 

《我心中的陌生人》

在这本小说中,可说是碰触了包括“爱情”、“亲情”、“政治”“经济”“历史”、“种族冲突”、“公卫议题”、“左右派路线之争”、“城市发展”许多议题,以下是几个议题让你阅读本书后更为精彩:

隔夜违建(Gecekondu)

记得第一次看到Gecekondu这个名次是在国家地理频道介绍伊斯坦堡发展的节目中,Gecekondu在伊斯坦堡爆炸性人口成长扮演重要的角色,许多像是主角梅芙特来到伊斯坦堡找出路求生存,因为没有钱在市区租赁房子,便于伊堡边缘,自立违建就地居住。奥罕帕慕克在一次访谈中提及土式违建(gecekondu)对于巴西贫民窟(favela)、印度贫民窟(slum)或是南非等超大型都市发展历史举足轻重,身为中产阶级(bourgeois)的他,从小居住在伊斯坦堡高级地段Nişantaşı衣食无忧,只能够透过与贫民无数的访谈,试着拼凑出他们的生活轨迹,并以他一贯的笔触忠实的呈献予读者。

我心中的陌生人(A strangeness in my mind)

根据英国卫报的书评,本书书名是摘自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诗篇Residence at Cambridge,诗篇接下来的词句最可以形容主角梅芙特的性格与心境,

“一种于当下与全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A feeling that I was not for that hour,/ Nor for that place.” )”

因为故事中的主角小贩梅芙特性格温和,不与人争执,虽然有着一张娃娃脸,在世俗的标准中,他却是标准的一事无成的鲁蛇,在伊斯坦堡终其一生,换过无数工作却从未发财,接受命运的捉弄娶了心上人的姐姐。但是,主角梅芙特却不这么想,“每晚他漫步的伊堡街头与他心中小宇宙合二为一”,他有个他深爱的工作,每晚漫步在他深爱的城市,想着他深爱的家人,夫复何求?

 

打脸时刻来临

开箱噜!

2014年12月矮夯北撰文曾大胆预测,奥罕帕慕克可能于新小说《我心中的陌生人》中情节预测,啃完整本小说的矮夯北再回头看看,果不其然,海水退潮后我的裤子都被冲掉了:

  1. 奥罕‧帕慕克再次把自己写入小说里。奥罕帕慕克没有在小说情节中出现。
  2. 帕慕克伊斯坦堡故居Nişantası街道的描写。故事皆发生于伊斯坦堡贫民区Gültepe 和Duttepe,完全没提到故居Nişantaşı。
  3. 怀旧(nostalji)与呼愁(hüzün)等字眼不断出现于篇章中。这本家族史诗小说在赞颂伊斯坦堡过去数十载的浪漫发展,完全没有提到呼愁。
  4. 帕慕克会以一页不间断华丽文藻形容Boza的滋味或是Boza小贩的叫声。Boza的味道与小贩的叫声根本不是本书描绘的重点。
  5. 主角会有个双胞胎或是激似分身,或是幻觉或脑袋里会有个奇怪的声音。主角就是主角,他就是伊斯坦堡中讨生活的市井小民,没有幻觉也不是脑袋有洞。
  6. 故事会有唯美的爱情动作画面。虽然故事中出场人物与婚礼不少,但是都直接跳到小孩出生的情节,省略制造过程。
  7. 小说中帕慕克式破题吸睛的起始句与余韵犹存的最末句。半对半错,本书开头是以整个段落提纲挈领故事走向,而最末句倒是蛮画龙点睛娓娓道来梅芙特的心路历程。
  8. 帕慕克会在伊斯坦堡开个Boza饮料店,将虚拟情节搬上现实。哈,这个有待时间验证,但是目前应该是被打脸的可能性居多。

 

先生,来买本伊斯坦堡发展编年史百科全书回家当枕头吧?

本书的写作手法,于每段开头以故事人名开头,告知读者这段是以哪个角色的第一人称发言,有时人物更跨越小说第四面墙的限制,直接与读者对话,也增添小说手法趣味。另外,以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与故事情节虚实交错,让故事情节更添几分真实性,也再再证明奥罕帕慕克就是个控制狂,背景蒐集得天衣无缝,无论是土耳其的天灾人祸、军事政变与公卫政策实行、抑或改变世界的“苏联解体”、“天安门事件”或是“纽约双子星恐攻”,不得不钦佩奥罕帕慕克的惊人写作精力。

我脑中的怪念头正面封底设计我脑中的怪念头封底绘图

总而言之,这是本奥罕帕慕克花了6年呕心沥血撰写的伊斯坦堡发展史,只是透过小贩梅芙特的人生呈现给土国的读者。诚如奥罕帕慕克与英国卫报访谈中直言:“《我心中的陌生人》就是个土耳其故事。”土耳其读者也十分捧场,在土文版上市的前9个月内,本书便售出了23万本,让矮夯北不禁好奇应该调查一下土国饮料Boza销售量与本书的关联性。

如同帕慕克所有的小说,《我心中的陌生人》绝对不是畅销排行榜上可以轻松咀嚼或是改编成电影的故事,但是泡杯土耳其红茶细细阅读吧,跟着主角梅芙特了解伊斯坦堡1954年至2012年间的爆炸性成长,却又不受羁绊地徜徉伊斯坦堡夜晚的街头。

除了那些连土人都不甚了解的地名或历史冷知识外,或许当你翻到最后一页看到帕慕克为主角梅芙特落笔的最后一句话时,你也会像矮夯北有种“不虚此生”的畅快。

 

2017年08月05日,帕慕克的这本著作《我心中的陌生人》也在台湾上市囉,详情请见连结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