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与他的手提箱

书籍音乐 艺文

一则关于帕慕克的新闻是他的《纯真博物馆》纪录片在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映了,纪录片是英国导演,帕慕克也参与了制作。纯真博物馆是真有其馆,建造的时候和撰写小说的时间是同步的。目前为止,帕慕克最新的书在2014年出版,中文可以翻成《脑袋里的怪念头》(后来正式中译本书名是《我心中的陌生人》)。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2月9日刊登了文摘(感谢吴兴东老师提供),摘自麦田出的帕慕克新书《别样的色彩》:阅读・生活・伊斯坦堡,小说之外的日常,帕慕克像很多眷村的孩子一样,回忆起伊斯坦堡的火灾与废墟,然后告诉我们,废墟有助于遗忘,你终究会习惯伊斯坦堡扭来扭去的样子。他的言词对我来说很残忍,就像在其他书里一样,他总是指向每个角色的内心,好听一点是坦承,有时候会让我觉得不给角色留点情面。算了,反正角色也是他创造的。

*以上有关帕穆克的几本书都可以在土女网站上找到相关文章,也可利用文末连结


日前读到一篇关于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文章。不读则已一读让我心中充满疑惑,这跟我认识的帕慕克差太多了。这篇文章大意是说,帕慕克小时候很优秀,青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一被女孩子追求马上就沦陷;后来他父亲发现这件事,态度温和的问他是不是有了心上人,帕慕克坦承,他父亲回答:“那就到此为止吧。”大概是爸爸没生气的样子,帕慕克辩解:“她主动的且真的条件不错。”他父亲说他太小,帕慕克可就不满了起来,直指父亲说:“你当年不是17岁就认识妈妈了吗?我都19了!”

“我17岁每个月已经拿两千万里拉(旧里拉,不是真的现在的两千万里拉,大家不要紧张),不要说赚钱,你连衣服都不会洗,拿什么照顾她?”帕慕克的父亲挖开问题核心继续说,“不是我老派。没有经济基础,要怎么帮你爱人买单?没有一份工作,四五十岁要谈恋爱都算太早;相反地,如果一个人本事够强,就算只有15岁我也不觉得太年幼!”帕慕克惊醒,离开他的爱人。

Orhan Pamuk 10.12.17

文章的重点在,帕慕克因为离开他的爱人、学业努力,考上伊斯坦堡科大(İTÜ,文章说是土耳其最好的国立大学),因此奠定日后事业基础。这些事情是不是事实我不清楚,撇开一些莫名其妙的逻辑(早恋考不上大学等等),帕慕克在伊斯坦堡科大一开始是念建筑而且后来还没念完。不知道所谓“奠定日后事业基础”是怎么来的。不过人一红,网路上就会充斥很多“伟人励志小故事”,真假虚实各位心中各自评判。

进入正文之前,先跟大家分享2006年帕慕克获颁诺贝尔文学奖的过程,获奖的原因是“在追求故乡忧郁的旅程中,发现了文明冲突与交流的全新象征。”

 

关于奥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维基百科在此,2004年11月奥罕获诺贝尔奖前两年曾访问台湾,在国立政治大学土耳其语文学系发表演说。真希望我早出生个几年就能遇上本人,那时后我竟然还在读小学。

他一半的作品都是关于伊斯坦堡,另外一半则是关于他人生最开始的22年。当终于写完所有关于前22年人生的细节时,他又发现自己已经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去描述了他22年的人生。

我终于发现,撰写自传的目的不是为了纪念或者保存我们的过去,而是帮助我们遗忘它。”

为何是22?帕慕克在7岁到22岁之间一直想当个画家,这也是为什么他念大学一开始选择是和画画最相关的建筑系。可即便当他22岁停止画画的时候,他还是知道自己会为艺术奉献一生,所以他开始写他第一本小说《杰夫代特先生和他的儿子们(Cevdet Bey ve Oğulları)》,几年后他写了很多伊斯坦堡。和青梅竹马结婚同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说,1991年,他女儿茹雅(Rüya)出生时,《黑色之书(Kara Kitap)》问世。虽然2002年他和前妻离婚了,但女儿和前妻仍一直是他最好的朋友。得到诺贝尔奖前一个月,他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此外,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没错,一天十小时。他的朋友都知道有多难把他从书桌前拉开去享受生活。

“对我来说,你们所谓‘美好的一天’其实就和其他天我需要写完一页的时候一样,没啥特别。我对浪费生命在写作与阅读之外的时光没啥感受。

奥罕・帕慕克这名字有点长,奥罕(Orhan)这名和帕慕克(Pamuk)这姓在土耳其满街都是。在他得奖前,若对着整个土耳其大喊“Orhan Pamuk!”绝对不只百人回头吧?2006年,奥罕・帕慕克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文学奖奖章之后,他发表了一篇演说,大意是关于他为何而写作。也就是诺贝尔官方网站诺贝尔讲堂中张贴的从帕慕克视角叙述的一篇自省式散文-《我父亲的手提箱》(My Father’s Suitcase)。

 

关于帕慕克先生的手提箱

他的父亲曾经给他一只手提箱,在他自己过世前两年。他对那手提箱很熟悉,毕竟从小就看他父亲拿着那个手提箱办公,他当然也看过他父亲写了一些东西往手提箱里塞。所以当他父亲拿着那个手提箱到他书房,并希望已经身为作家的奥罕帕慕克有空能看看、看里面的草稿、书信能不能供他写小说使用时,他其实感到很窘迫。当时他的书房内已经堆满了书和纸张,他的父亲不在乎似地选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把手提箱放下。但他知道,两个人会永远清楚记得这个约定。

Orhan Pamuk no Fronteiras do Pensamento São Paulo 2011

奥罕帕慕克当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办法打开他父亲的手提箱。首先,他很怕自己的父亲会是一个比自己好的作家,他知道父亲曾经想当一个诗人,另外,他也不想要知道关于父亲太多隐私琐碎。“我也像青少年一样,只想要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单纯的父亲。”他说。但他终究还是在拿到手提箱之后的两个礼拜内打开了它,也看过了父亲的手稿。他回想起22岁那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作了一段很长时间后,他颤抖著拿着自己刚完成的小说手稿给父亲过目,他父亲读完,告诉他他很喜欢《杰夫代特先生与儿子们》,“你一定会得奖。”他父亲说。

奥罕帕慕克曾经忌妒他父亲、或著说,对他父亲感到愤怒。他认为他父亲之所以无法和他一样走一条作家路成为诗人,是因为他父亲无法把自己锁在房间内、视写作为最大的快乐;可他同时也忌妒父亲能享受生活(就和大部分的土耳其人一样)。他在2000年拿到这只手提箱,2002年他父亲死去。当他发表这个诺贝尔奖演说时,已经是2006年

 

帕慕克国内争议

一次,帕慕克接受国际采访时说“他在中学六年期间什么都没学到”,只认识了Sait Faik(著名土耳其短篇小说作家)。这句话引起土耳其各界譁然。除了已经是个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份量这样一说会造成国际上对土耳其教育的品质有所怀疑之外,帕慕克中学时期念的可是伊斯坦堡最好的中学-罗伯特高中。这所私立中学在1863年美国人主导成立,至今历任的校长都还是美国人,且是在美国境外还在营运的唯一一所直辖于纽约联合中学教育协会的高中

Orhan Pamuk in Rustaveli Theatre, Tbilisi, Georgia, 2014

这所高中当然也在各领域出过许多土耳其名人,其中也包括很多作家。土耳其记者也一一访问了几位从罗伯特高中毕业的校友。当然,并不是所有校友都同意帕慕克的话,应该说,几乎没有人同意他的话。知道帕慕克对自己的中学时期有这样的评论,罗伯特高中的校友表示震惊,有些人委婉地说:“也许是教我们的老师不同吧⋯⋯?”

Dogan Hizlan 20100329 Salon du livre de Paris 1

Doğan Hızlan

土耳其另一位著作等身的土耳其作家斗昂・赫兹朗(Doğan Hızlan)也认为:“帕慕克总是夸大很多事情。甚至有次说了什么4万5千亚美尼亚和10万库德族人被屠杀。这不是他第一次夸大其辞了,”他在一次因为别的主题接受访问时抱怨,“没错,他得了诺贝尔奖我们很高兴、我们也该继续读他的书。但他不该给我们这种骄傲自负的感觉。”

可以说帕慕克因为诺贝尔奖镀金,不只是他本尊,他所发表的言论,某种程度也影响到西方世界对土耳其的观感,还有更多的人是透过他的作品来认识土耳其,但从这里看见的是否就是真的土耳其呢?土耳其人自己对于这位为国争光的作家也有很多看法,可以肯定的是,土耳其文学不是只有帕慕克一人好棒棒,认识了帕慕克后还有很多风靡全国甚至是世界的土耳其作家等著大家认识。

 

参考来源与资料

12

Orhan Pamuk – Nobel Lecture: My Father´s Suitcase“.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4. Web. 13 Dec 2015.

From Les Prix Nobel. The Nobel Prizes 2006, Editor Karl Grandin, [Nobel Foundation], Stockholm, 2007

 

延伸阅读:

【伊斯坦堡】偷情的基地-《纯真博物馆》博物馆

【伊斯坦堡】奥罕帕慕克现实与幻想的交界-纯真博物馆

读书心得:帕慕克史诗钜作《我心中的陌生人》

帕慕克剖榨《我心中的陌生人》

《别样的色彩》进入帕慕克的日常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