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呢喃中的土耳其》引人入声

专栏 描写土语一格 书籍音乐 艺文

每年许多游客造访土耳其,但鲜少有人行有余力将经验转化成文字出版分享。近几年书店中有关土耳其旅游文学出版品却俯拾皆是,但是我内心的OS却常常扪心自问:「读者掏出钞票买你的旅游日记干嘛?」

首次注意到作者陈圣元的新书「呢喃中的土耳其」是看到书腰上那一连串名声响叮当的重量级人物,包括驻土耳其郑泰祥大使、外贸协会黄文荣秘书长和矮夯北的老板-土女时代网站共同创办人魏宗琳,让矮夯北打开书阅读前都得先像个虔诚的信徒般清洁双手,细细翻页享受这鲜久未有的阅读盛宴。

远流提供

远流提供

市面上土耳其相关书籍多数人都以视觉切入,而《呢喃中的土耳其》以听觉入题,在阅读作者陈圣元字里行间之际,仿佛潜意识也在搜寻脑海中属于土耳其那独特的声音,那唤拜声、那鄂图曼军乐声、那海鸥叫声、那芝麻圈(Simit)叫卖声、那地上电车叮当声,声声入耳,敲响了那尘封已久的泛黄回忆。

每个人都有专属的土耳其呢喃,你是否也忘记属于你那独特的呢喃?快翻箱倒柜找出来吧!

我喜欢作者在书中亦庄亦谐的笔触,要严肃的时候可以认真,写出有关土耳其的历史、国际政治与女权主义;但在叙说土人可爱的一面时也能够令读者会心一笑,更别提看得懂土耳其并不只是「美丽秘境」的彩蛋,更让身为土迷的矮夯北科科笑!

我也喜欢作者随手捻来的名言佳句,不论是作家泰雅思(Taiye Selasi)所提出的「不要问我是哪国人;问我是哪个地方人 」新观念、纽约语言天才Timothy Doner的波斯语学习经验、土国作家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对宗教的省思以及土国诗人Orhan Veli的诗句,都在作者巧妙安排下在书中适当的篇章巧妙出声,让频率相通的矮夯北读起书来更能感受作者广泛涉略的阅读维度。

İstanbul

《呢喃中的土耳其》内的摄影作品与作者室友所绘的插画颇有画龙点睛之效,却不喧宾独主抢了文章的风采,在爬格子之际还能感到色彩与影像的刺激。我更喜欢作者以宏观却又细腻的观察角度,细细阐述「ISIS恐攻」、「库德族自治」、「维吾尔族同化」、「叙利亚难民」、「德国的土耳其人」、「希腊与赛普勒斯争端」等历年来在土耳其的热门议题,皆在他的笔尖下,让在远方的我们可以稍微窥探。

书写那片多元的土地,而不仅是描绘土耳其,这也让《呢喃中的土耳其》与坊间土国旅游文学相较下,有着独树一格的风土气味

Istanbul - Sunset
如果我能鸡蛋里挑骨头,我希望此书再版时,可以再强化结尾。本书就像是一部武打精彩的动作片,大乱斗目不暇给后却在最后10分钟采用旁白叙述故事结局,甚为可惜。

想必也深受作者陈圣元喜爱的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在《纯真博物馆》收尾花了一章交代了主角Kemal后续发展以及结局,以至于主角的最后一句话「让大家知道,我活得非常快乐。」才那么的经典难忘。或者,奥罕帕慕克在半自传《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记忆》也用最后章节铺陈,在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才掷地有声的道出「我不想成为艺术家,我要当个作家」的宏伟志向。

而在《呢喃中的土耳其》内,不但最终第五部仅有2篇文章比起前四部平均5篇文章篇幅缩水,也无法在最终章观察作者于土耳其伊斯坦堡交换10个月后的心境转折,作者仅花了3行感想总结交换10个月的经验回忆,没能铺陈足够为本书立下个点睛的结尾重击(punchline)甚为可惜。

Gebze

结语

当然,要出张嘴(或键盘书评)批评本书并非矮夯北的原意,本书如同作者自序中所说,欢迎所有已去过土耳其或正要前往土国的读者们,透过作者的敏锐双眼,带我们仔细聆听土耳其的呢喃。

PS. 本文非由叶珮雯小姐撰写,特此声明。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