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更新
姐姐今天不多話,帶大家來看片,5分鐘跑土耳其歷史!
我們發現了一支影片,將土耳其千年歷史濃縮成5分鐘,在奧斯曼土耳其之前,土耳其人實際上早已在世界歷史上,以下針對影片內容提供簡單解釋與翻譯,相信大家看了之後可以更清楚了解土耳其歷史的脈絡,不過影片已超過五年,畫質難免有限請多包涵。
1071年馬拉茲吉特大會戰(Malazgirt Meydan Muharebesi)
此戰役又稱「曼齊刻爾特戰役」拜占庭皇帝為清剿塞爾柱土耳其軍隊,雙方於西元1071年8月26日,在小亞細亞東部凡城(Van)北邊的馬拉茲吉特(Malazgirt)開戰,此役使塞爾柱土耳其人於極短時間內,佔有整個小亞細亞,包含孔亞(Konya)、大數(Tarsus)、馬拉蒂亞(Malatya),最後定都伊茲尼克(İznik)奠定了土耳其版圖基礎,也將土耳其的歷史鏡頭「真正」帶到小亞細亞上(今日土耳其共和國國土)。土耳其人至今仍紀念此役並舉辦紀念活動,相關影音報導請點此。
更多戰役的細節可閱讀吳興東老師的介紹:馬拉茲吉特大會戰
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Birinci Haçlı Seferi)
1096年秋天,由武裝貴族和騎士組成的十字軍出征,塞爾柱土耳其帝國首都伊茲尼克(İznik)為東羅馬帝國佔領。1099年,十字軍佔領埃及法蒂瑪王朝穆斯林控制下的耶路撒冷,本次戰事中,十字軍屠殺安堤阿和耶路撒冷二城,屠城之舉,令穆斯林日後對基督徒留下永不抹滅的傷痛。第一次基督教對穆斯林的大舉擴張做出了回應,開啟之後好幾次東征的序曲。詳細內容可見維基百科有關第一次東征的說明。
1225梅夫拉納(Mevlana)來到孔亞(Konya)
著名的思想家梅夫拉納(他較通俗的名稱是魯米),伊斯蘭教蘇菲派神秘主義詩人,這也是非常著名的宗教儀式旋轉舞的由來,更多請看這邊。
1240年蒙古長征(Moğol istilaları )
12世紀時,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已經近滅亡,1240年代蒙古人不斷擴張最西進入安納托利亞,把當時土地上的延續政權魯姆蘇丹國與特拉比松帝國等納入為附庸國,塞爾柱天下正式告終。
1299-1453年安那托利亞侯國(Anadolu beylikleri)
在11世紀末期有許多突厥諸侯嵌入安納托利亞地區,待魯姆蘇丹國正式垮台,再無獨大之政權情況下,紛紛建國,而諸侯中,一支奧斯曼侯國崛起,帶領的是奧斯曼一世(I. Osman),奧斯曼侯國迅速併吞周邊幾個侯國成為新興政權。而這個奧斯曼侯國也是後來的奧斯曼帝國,一般來說奧斯曼帝國的起始就從這裏開始計算。
1453年發展成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侯國到了穆罕默德二世(II. Mehmet;Fatih Sultan Mehmet),幾乎已經完全掌握了整個安納托利亞,穆罕默德二世又被稱為「征服者」,因為他一生征戰,最著名的戰役便是徹底滅了羅馬帝國,於1453年拿下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從此變成伊斯坦堡,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掌握博斯普魯斯海峽,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並建設托普卡匹皇宮;1465-1853年托普卡匹皇宮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與主要居所。
1517年皮里雷斯(Piri Reis)
原名Ahmed Muhiddin Piri,奧斯曼帝國的海軍上將、地理學家和製圖員:1929 年世人在托普卡匹皇宮,發現他1513年遺留下來以撒哈拉為中心繪製的「世界地圖」,以及標記世界各個重要港口城市與相關數據的圖,現存於托普卡匹皇宮,僅剩下三分之一。
1538普雷費賽海戰(Preveze Deniz Muharebesi)
西元1538年威尼斯、熱那亞、馬爾他、西班牙和葡萄牙受教皇唆使,組成聯合軍隊,直搗今希臘西部的普雷費賽(Preveze)海灣。奧斯曼海軍以寡擊眾,大敗聯合海軍,證明奧斯曼海軍在地中海所向無敵,土耳其為紀念此役,將9月28日定為海軍節。
1718-1730鬱金香時期(Lale Devri)
這是指蘇丹 艾哈邁德三世( III. Ahmet)在位期間,是盡情享樂的時期,帝國的精英階層和上流社會極其喜愛鬱金香,鬱金香代表貴族階級與物質慾望。在此時期舉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庶民庸奴都想及時行樂,忘卻長期戰亂之傷痛。這樣的安逸享樂時期,引發保守派及貧民的不滿,1730年阿爾巴尼亞人帕特羅納(Patrona Halil)登高一呼,起義逼退艾哈邁德三世,並擁戴馬哈茂德一世( I. Mahmud)繼任,鬱金香時代正式告終。
1876第一次立憲(Birinci Meşrutiyet)
奧斯曼帝國的沒落時期也算是帝國現代化的開始,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II. Abdülhamid)時代,1876年頒佈第一部憲法草案,為國民建立自由、平等的概念,相信君主立憲制能解決帝國社會不穩的問題。不過好景不長,蘇丹發現立憲並沒有改善當時帝國受到西方列強宰割的情況,很快就恢復專制。
1911-1912年義土戰爭(Trablusgarp Savaşı)
意大利王國向鄂圖曼帝國宣戰,此戰亦稱為的黎波里戰爭,的黎波里(今日利比亞北部沿海城市),意大利政府以其於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為藉口,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駐軍的黎波里,遭拒;於是在次日向土宣戰,其後土耳其戰敗後,簽了洛桑和約(非大家熟知的洛桑條約),北非領地也就落入意大利手中。
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5年加里波利之戰,始於一個英國法國聯盟的海軍行動,目的是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佔領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在土耳其此戰稱為恰納卡萊之戰(土耳其語:Çanakkale Savaşı),近11個月的戰鬥後,土耳其軍隊頑強抵抗,英法聯軍最終慘敗,同時參戰的紐澳軍團也損失慘重。這場戰役也是未來國父凱末爾展露頭角的重要關鍵。
延伸閱讀:伊斯坦堡救援-9個原來如此
1920年簽訂色佛爾條約(Treaty of Sèvres)
是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在1920年8月10日簽訂的一項條約,屬於1919年巴黎和會系列條約的一部份,內容主要為削弱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及國力,側重協約國(尤其是英國、希臘和亞美尼亞等國)利益的不平等條約,對奧斯曼帝國十分苛刻;由凱末爾率領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否定了條約,並與依據條約佔領小亞細亞的亞美尼亞、希臘和法國軍隊戰鬥,是為土耳其獨立戰爭。
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最後戰勝,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奧斯曼帝國政權,並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
*註:1912年與1923年都是洛桑條約,不過內容不同,莫混淆。
1919年519薩姆松登陸
凱末爾將軍在1919年5月16日晚上乘坐一艘汽船SS班德爾馬離開伊斯坦堡,5月19日抵達薩姆松,讓薩姆松的民眾意識到希臘及意大利軍隊的登陸,舉行許多會議,電報系統,亦讓凱末爾與安那托利亞各個部隊快速取得聯繫,並連結多個民族主義團體,利用電報就英軍援助希臘盜匪,及英軍的領土干預,向外國大使及軍事部門提出抗議。
他成立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動用議會推動土耳其國民運動(Türk Ulusal Hareketi,是土耳其革命的政治、軍事活動),在凱末爾領導下國民運動在土耳其獨立戰爭取得勝利,1922年11月1日,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於11月17日離開土耳其;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在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得到國際承認。
1923年10月29日,大國民議會宣布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姊姊口語圖解版
簡單從突厥說起,唐太宗把東西突厥一分為二,從本來的中國北方(蒙古一帶)驅趕,於是突厥西遷;此時中國進入宋朝,突厥的「蘇丹」取代了阿拉伯世界的「哈里發」,塞爾柱土耳其與拜占庭間不斷爭戰,直至1071年馬拉茲吉特大會戰,確立了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定居的歷史;不過,合久必分,塞爾柱帝國亦是如此,分裂為許多侯國,經歷多次十字軍東征與內亂政爭,終至衰敗。
13世紀東羅馬帝國的衰敗,讓奧斯曼土耳其有了崛起的機會,帝國極盛時期版圖達歐亞非三洲,然一次大戰後,敗於協約國的奧斯曼帝國終不敵現代化的進擊,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列強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和當時的晚清很像,帝國走向現代化殊途同歸,立憲派(新奧斯曼人)與革命派(凱末爾,廢除蘇丹),成立議會、立憲,推動一連串政治社會改革;一戰後大帝國也是瓜分的命運,導致為期五年的土耳其的獨立戰爭,驅逐戰後外國勢力,終在1923年10月23日正式獨立建國,凱末爾成為首任總統。
更多歷史或是凱末爾的帝國改革,請見更多土女的相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