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当地时间:
安卡拉天气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当地
时间

《别样的色彩》进入帕慕克的日常


麦田出版授权使用

麦田出版授权使用

文学与文化

文化总会以不同的方式投射、演绎在不同作品里,即便我们无法身历其境,仍得以从这些作品里头窥探和捕捉到那个地方的色彩。说到用文字说尽土耳其故事的代表作家,我想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名字非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莫属。每当谈论到土耳其文学时帕慕克是不能不提到的小说家,帕慕克在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评语为:“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与融合里的新象征。”从政治、历史、传统艺术到一个小摊贩的生命历程描写,都是他的小说里面曾出现过的题目,而不管是以什么题材为本帕慕克总是能将土耳其的色彩在每一部小说里呈现。

 

别样的色彩:阅读、生活、伊斯坦堡、小说之外的日常》

这本书不同于他其他闻名的小说,它集结了帕慕克(Orhan Pamuk)的各种随笔和散文篇章,帕慕克为这本书的自序下了这样的标题:无法以小说写成的断片之书,是那些不得其门而入他的小说,却不断在他脑子里面翻搅沸腾的想法和感受。这些可以说是他的小说的前传,也是支撑他生活的重要精神粮食,也可以将它看做一把钥匙,打开这位诺贝尔作家一层里面又包裹一层的纤细内心。

 

生活总是忧虑

取自《别样的色彩》

取自《别样的色彩》

有读过奥罕・帕慕克作品的人对他多愁善感的风格也许不陌生,《别样的色彩》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众多善感痕迹的集合!对于这些情绪帕慕克在一次英国媒体的采访中说:“所有这些情感的交织和纠结都有它可以实际应用的地方。”在这个“生活与忧虑”篇章里面他写小时候对上学内心的恐惧感、文学如同每天必服的药物般不可或缺,那个年代的伊斯坦堡还有其充满矛盾与崩坏的美,最后是许多无人深夜他独自的呢喃对话。对生活和情感(大部分总是忧伤)的仔细描写,那种恨不得将情绪化为实体,企图让你亲临的写作方式是帕慕克独特的风格,透过一篇篇帕慕克对自身解剖似的记录,我们似乎也能想像、体会帕慕克是如何将这些感性交织用理性的方式写成一部部经典小说。

 

书与阅读

取自《别样的色彩》

取自《别样的色彩》

对于一位作家而言没有什么东西比书更重要了。《别样的色彩》里面收录了帕慕克对阅读的看法以及书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谈到他喜爱的作家和影响他写作的书籍。在某几篇内文里帕慕克认为,书最美好的地方是它让你拥有另一个世界,而这种“另一个世界”魔力来自于阅读时的乐趣,当他细细体会作者的弦外之音时就好像他和作者共享一个秘密,而每一个让他拥有另一个世界的书本同时也提醒了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于是书本变成了他的护身符,带着护身符给的世界在身上,那些不得不参加的无聊场合或是忧郁情绪笼罩到不能自己的瞬间,所有想暂时逃避的时候只要能看着护身符在身边,不需要真的读它也能随时逃进里面的另一个世界。

 

政治、欧洲与其他忠于自我的问题

取自《别样的色彩》

取自《别样的色彩》

奥罕・帕慕克认为:“如果你要当个有名的土耳其作家你就不可能不谈到政治,即便你只写那些花花草草也一样。”帕慕克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正是他大胆的在小说里直接以政治为素材去探讨土耳其境内那些欲言又止的议题。在《别样的色彩》里面帕慕克跳过小说的虚构式,直接将自己眼睛所看内心所感呈现,从一场宰牲节的家族晚餐里看见和政治融合过后的宗教节庆,以自己小时候短居瑞士的经验描写内心对欧洲的奇怪感觉为镜,放大看到所有土耳其人(不论在境内或是移民至其他欧洲国家)对身份认同的迷惘。用带有一点文学美的角度向我们诉说土耳其人共同做的那个泡泡般美丽又易破的欧洲梦。

 

拥有建筑系背景的奥罕・帕慕克曾说:“当我在画画的时候我感觉比较快乐,但写作让我觉得我更聪明。”帕慕克的聪明智慧通常都只在他的长篇小说里面展现,而在《别样的色彩:阅读、生活、伊斯坦堡、小说之外的日常》里面,帕慕克这次他不写长篇不讲小说,用一篇篇的短篇随笔轻轻地向你伸出一只手,邀请读者一起进入他的脑袋,一边看他对自己的描写一边进入他笔下那个复杂又美丽、真实得深入其境的土耳其世界。

 

想一亏帕慕克的内心,别忘了锁定土女时代的脸书赠书活动喔!(听说是12/23晚上开始)

赠书-01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