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土耳其,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

投稿 当地 观察日记

 

我的名字叫Bahar(上篇)

“为什么要去交换学生呢?”、“怎么会选择土耳其呢?”当初在申请交换学生时,总是在反复思考这几个问题。认真浏览过许多篇交换学生心得后发现,学生们大多透过交换计画来增强自己的语言、学习独立生活、结交异国朋友、探访观光胜地或者是放松自己、思考未来人生方向。然而,上述理由都不是我选择交换到土耳其的原因。

 

当风起的时候,就走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人类学系必修课“文化田野”的关系,去到南投赛德克族的部落做观察研究。我本来就对经济议题感兴趣,而在那堂课之后,我更明确的想要了解经济资源分配与慈善制度这方面的情况。人类学的训练中强调,希望透过理解不同文化的概念,反思检讨社会的问题,并且尝试提出解决的方式。因此,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我慢慢检视几个不同的文化,从欧洲、美洲到中亚一带,然后发觉自己对于伊斯兰、中亚中东区域了解的太少,关于“慈善经济制度”的一切更是陌生。身边的人们多往欧洲、美国、日韩方面探索,却鲜少有人关注这个区域的情况。

正因为太少人理解、太少人选择这个领域,所以我当时决定用交换学生的机会,给自己一个认识的可能。如果用旅游的方式,可能无法待到一年这么长的时间,也很难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如果是直接硕博士留学,可能会因为繁重的课业,而无法花很多时间直接跟当地人互动;如果是到当地工作,也可能会忙于公务,而鲜少有时间钻研自己真正想了解的面相。因此,对当时的我而言,交换学生会是最好的方式,不仅可以用学生身分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议题,还能够长时间生活在当地,参与观察、了解感兴趣的议题。

大部分的学生多会选填欧洲、美国或是日本、韩国作为交换学生的选项,但是因为我带着这样的关怀,所以选择“土耳其”做为交换学生的国家。

我的名字叫Bahar

“土耳其人用手吃饭吗?”、“土耳其人是用阿拉伯文书写吗?”、“土耳其会不会有恐怖攻击呢?”、“土耳其人是骑着骆驼上下班吗?”、“土耳其人长得像玛莉欧兄弟吗?”确定甄选上交换学生之后,人们总是问我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我才从这些问题中发现,我们的“世界观”其实是很有意思的。社会新闻媒体天天都在强调“国际”、“各个国家”或是“多元文化”,但是真正被纳入考量的其实只有欧美国家而已。 我们很熟悉巴黎铁塔、义大利威尼斯、美国自由女神等,对于土耳其等区域的国家,脑海中的想像却非常贫乏,甚至有人告诉我“荷兰离台湾很近,土耳其要飞好久才到!”这些叙述方式都反映出来,我们对于中东等附近区域了解的很少、心理上的距离很远。 就在出发探索土耳其之际,土耳其朋友给我取了一个土文名字:Bahar,读音为“芭哈儿”,意思是“春天”。她祝福我在土耳其有个崭新的开始,就如春天一样,四处充满生机与希望。然后我就在2012年九月份,正式“入土”来到伊斯坦堡,开始一学年的交换生活。

 

郁金香茶杯、清真寺唤拜塔跟旋转沙威玛

刚来土耳其的时候,不论走到哪边,总被询问“要不要喝杯茶?”用着郁金香形状茶杯喝土耳其红茶,就是我对于土耳其的第一印象。当时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郁金香最初并不是来自荷兰,而是土耳其,而且郁金香还是土耳其的国花。一直要到十六、十七世纪,郁金香才从土耳其传入欧洲,荷兰将之推广、发扬。 另外,也因为土耳其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根据伊斯兰教教义规定,不能喝酒的缘故,所以在大街小巷之中,可以看到非常普遍的茶馆、咖啡店而非酒馆。不过,因为土耳其有经过一段西化改革的历史,所以仍然有许多土耳其人饮酒,也依然有酒馆的存在。除此之外,也因为伊斯兰教的关系,放眼望去都是清真寺,每天随着五次礼拜时间来临,分别在日出、正午、下午、日落与夜晚等时段,会听见唤拜塔传来向真主祷告的呼唤声。渐渐的,我开始不习惯戴手表,而是和认识的土耳其朋友们学习,用祷告呼唤声来推测时间:“刚刚是傍晚的呼唤,因此差不多该吃晚饭了。”确切的时间对我而言不再那么重要,生活因为礼拜声而有了不同的节奏。

漫步在伊斯坦堡街头,最典型常见的就是旋转烤肉(döner kebap),也就是我们常叫的“沙威玛”。土耳其人最初来自中北亚,带有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习惯,而以肉食为主,吃肉类料理时,还要配着“咸优酪”(Ayran)喝,不仅解腻还能帮助消化。

暂时遗忘之前在台湾的一切,所有的思绪留在昨天。跟着“土人们”大口吃肉、大口喝优酪,饭后再来一杯郁金香茶杯装的土耳其红茶,这些是我“土化”的开始,也是我初到土国的印象。身处继承了鄂图曼帝国(Ottoman Empire)文化的土耳其,生活在欧亚交界之间的伊斯坦堡,厚重的书本摊在桌上、行事历本子上满满的计画还有想去的地方。放下过去的习惯,开始适应崭新的生活,因为奋不顾身,所以更加踏实。

 

中文名字郑思恒,英文名字Henny,土文名字Bahar,藏文名字卓玛拉毛,保加利亚名字Elena,阿拉伯文名字kamilia。兴趣是收藏回忆、蒐集名字,然后在记忆和各种名字里,看见自己不同的样子。

台大人类学系毕业,立志在“人类学”里学人类。2012年透过台大交换学生计画到土耳其一年,2013年台大毕业之后再次到伊斯坦堡念语言学校。即将于2014年夏天开始,在英国伦敦亚非学院(SOAS)攻读中东伊斯兰硕士。会讲中文、英文和土耳其文。

致力用“五子”填满生活,但是不是“房子、妻子、孩子、车子和银子”。而是努力用“眼珠子”看见世界的美丽、“耳涡子”聆听不同的声音、“笔杆子”记下自己的心得、“脚丫子”亲身经历参与,最后用“嘴皮子”来说故事给别人听。

原本想去西藏,后来去了西门町;最初想逛土城,结果到了土耳其。人生变化很大,对于生活的意见很多。不是一个随便的人,随便起来肯定会吓死人!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