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当地时间:
安卡拉天气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当地
时间

土耳其版的伊拉克“发展之路”可否成功?


取材:联合电子报、中时电子报、TRT土耳其国家广播公司、安纳多鲁新闻社、新华网国际在线、法广RFI、BBC Türkçe、AA、NTV、TRT Haber、TRT World

睽违13年率领庞大访问团重返伊拉克

埃尔多安在4月21日出访伊拉克,这也是他睽违13年再次踏上巴格达的土地,除了与伊拉克总理苏丹尼(Mohammed Shia’ Al Sudani)及总统拉希德(Abdul Latif Rashid)会面,并前往伊拉克库德斯坦自治区(Kurdistan Region)首府埃比尔(Erbil)拜访官员(此处为库德族主导的地区)。此前,土耳其空军轰炸该自治区北方与土耳其接壤的“库德族工人党(PKK)”据点。

这次出访伊拉克,政治上有跟伊拉克“修好”的意味,毕竟安卡拉与巴格达存在历史渊源(伊拉克曾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也曾有铁路直通)、利益(油气管道)、冲突(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水资源冲突由来已久)、问题(库德族)。这回埃尔多安并非单枪匹马出访,还有卡达交通部长贾西姆(Jassim
Saif Al Sulaiti),以及阿拉伯联合大公国能源部长苏海尔(Suhail Mohammed Faraj Al Mazroui)同时抵达巴格达,四国共同签署以伊拉克为核心的《发展之路倡议》备忘录。

伊拉克《发展之路倡议(Kalkınma Yolu Projesi Anlaşması)》内容涵盖:

  1. 始于伊拉克南部的法奥(Al-Faw),终点于土耳其东南边境的铁公路建设(里程1200公里)
  2. 升级基尔库克-杰伊汉的油气管道容量
  3. 协助伊拉克发展铁公路枢纽、水电基建更新。

上述由阿联酋、卡达提供资金协助,加上土耳其另单独与伊拉克签署26项协议,颇有与中国、美国所各自主导中东政策抗衡的企图心。

当然对“恐怖份子”很在意的埃尔多安也不忘向伊拉克提起应将库德工人党归为恐怖组织,土耳其这几年以国家安全为名,不断进行针对北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相较于库德工人党,伊拉克其实比较在意的是幼发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的水资源,毕竟伊拉克70%的用水来自该国境外的这两条河,从土耳其境内过来的水量下降,因为土耳其自己的水坝建设,伊拉克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此次访问的主要议题,但更大更广的则是土耳其看来欲牵手伊拉克,抗衡“一带一路”、“印欧走廊”政策?

天赐良机,可有把握?

时也运也,美国牵头欧盟、印度、沙乌地阿拉伯在2023年9月G20会议上推动“印欧走廊”踩到土耳其的痛点,当时的安卡拉还声明谴责,认为跳过土耳其是“不明智、不务实”的选择,并宣称将“另辟蹊径”作为抗衡。岂料时隔不久就发生哈玛斯攻击以色列导致新一波的中东局势纷乱,以色列作为“印欧走廊”的西边端点即沦为冲突热点,随着战事没有缓解的迹象,可预见这项源自西方世界要抗衡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擘划瞬间也没了气息。如此一来,土耳其是否有能力趁著“局势大乱、形势大好”的时机借由推动“发展之路”取而代之?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发展之路”对比“印欧走廊”只能放长线钓鱼

埃尔多安会被外界戏称“埃苏丹”不是空穴来风,不仅埃尔多安“画大饼”功力确实无人能及,在总统竞选时用他惯用的民族团结不败概念,试图唤起土耳其人过往雄霸一方的帝国骄傲,在共和国建国百年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时间点宣传,创造一个土耳其为主角的国际舞台。四处刷存在感、当调停中间人(乌俄),抗衡美国等西方势力介入中东事务,也要应对俄罗斯的军事干预、伊朗(波斯族、什叶派)这类“亦敌亦友”(友在于土耳其是突厥人)穆斯林的染指。埃尔多安也是有名的“风向大师”,他在土耳其正被一众穆斯林国家孤立,立刻找到“同路人”卡达作为破口,接着在新冠疫情期间借着“防疫外交”大幅与改善沙乌地阿拉伯、埃及的关系,同时一度跟以色列“破冰”。2023年总统大选获胜,埃尔多安指派财政部长希姆谢克(Mehmet Simsek)成功游说“金主”阿联酋稳定土耳其的财政(对比阿根廷经济情况,土耳其的力挽狂澜有目共睹)。

摊开地图,这次“发展之路”着重在巴斯拉省的法奥港,新建的铁、公路途经尼尼微省,对照相关地点的政治头脸人物、财团皆近亲土耳其。套句俗话,土耳其“以商逼政”在伊拉克扶植势力之举显而易见。此外,埃尔多安虽然拜会埃比尔库德斯坦自治区并受到热烈欢迎,但相关官员并不否认土耳其的基建计画“走旧路”确有排除库德族参与来削弱库德族自治政府的嫌疑,土耳其计画要恢复伊斯坦堡-孔亚-阿达纳-梅尔辛-舍尔纳克-摩苏尔(尼尼微省的省会)-巴格达-巴斯拉之间的交通联系,这与库德斯坦期望能途经埃比尔省有所落差,不排除抗争。其他诸如贪污、内河航运载力不足,以及基础建设残破需要更多的投资,这些会不会影响到投资者、百姓观感、甚至国际既得利益者的觊觎,这都充满挑战。

“发展之路”与“一带一路”无法对比

若将土耳其版的“发展之路”对比“印欧走廊”,土耳其尚有一丝成功的机会,若再对比“一带一路(Bir Kuşak, Bir Yol)”则显得底气不足。首先,土耳其也是有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的国家,也获得陆上丝路物流(中欧班列)的好处,中国近年在土耳其的存在感越来越高,已经是土耳其第三大贸易伙伴,除了中国企业进驻,连许多公共建设也有中资,即便三不五时就会掀起波澜的“东突厥运动”,乃至近期因为陆制电动车、油电车热销土耳其车市(比亚迪 BYD ATTO 3),性价比远胜土耳其国产品牌“TOGG”,引发政府想要课征更高关税“筑墙”抵挡,都无法撼动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那么换位思考,土、伊的未来20年可能有这样的发展关系?

土耳其挑了伊拉克不管是抗衡“印欧走廊”、“一带一路”也罢,海湾国家里面的科威特已先一步表达不满,指出没有顾及到科威特的利益和土、科关系,伊拉克曾占领过科威特(现在的伊拉克已无能力再入侵),由于法奥港与科威特相当接近,伊、科仍存在悬而未决的水域划分问题。科威特与沙乌地阿拉伯相对亲善,沙国最近因为以色列与美国之间的“安全承诺、沙以建交”导致舆论观感不佳,若借题发挥反对土耳其的计画,顺利外界转移目光也不可能。

小结

埃尔多安所倡议的“发展之路”可被视为对西方列强的示威,喊得很大声却不过是土耳其想为扩展和巩固在波斯湾地区的影响力而已。面对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则是螳臂挡车。不过,土耳其若能够借由让伊拉克“振作”起来,重回波斯湾的“餐桌”而不是“菜单”上,缓解土耳其后院的压力(库德族分离运动)也不啻是个机会。就看“埃苏丹”的“发展之路”能够兑现到甚么程度了。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