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的时候我第一次前往伊斯坦堡。那时候学校第一年与土耳其签约合作、开始交换学生计画,所以就利用大学的最后一年来到土耳其,这个美丽又奇幻的地方。 还记得刚到伊斯坦堡的时候,有一天傍晚跟朋友们搭渡轮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我的英国朋友赞叹道:“多么美丽啊伊斯坦堡,左转欧洲、右转亚洲,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个‘东方遇见西方’的城市!”伊斯坦堡,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总是被人们以“东西交界”的方式称呼她。作为鄂图曼帝国的首都、当代土耳其共和国文化经济重镇,伊斯坦堡融合了不同种族、宗教,是世界上最丰富精采的地方之一。
然而,这种“东方遇见西方”的说法,在我当时听来却觉得怪怪的,毕竟我来自台湾、一个东亚国家。用“欧洲、中东、远东”的世界框架来看待伊斯坦堡,并且用“东西交界”的说法形容她时,把这样的讲法放到我身上(以及其他跟我一样来自台湾、东亚区域的人们身上时),就变成了“当东方遇见东方”的体验了。因为这样的文化接触是属于“远东”与“近中东”的交流,而我在伊斯坦堡生活的体验也是远东亚洲文化与中东伊斯兰文明接触的经验。[1]
虽然这种“东方遇见东方”的说法,可能太过于欧洲中心,毕竟方向是相对的,“远东”跟“近东”的分别,也是相对于西方欧洲而产生的讲法。但是,当大部分的人讲到土耳其、埃及、伊朗这些国家时,总是用“神秘的国度”、“揭开面纱”的方式来描述。这样的叙述方式虽然营造出来魔幻的氛围、梦幻的色彩,令人想要冒险闯荡、一探究竟,却也同时透露出我们对于这个区域的一无所知。因此,虽然“东方遇见东方”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却也同时显露出,远东与近中东的接触,跟东方和西方的交流一样重要,而且值得关注。
因此,当我初到伊斯坦堡、跟西方朋友们一起坐渡轮游博斯普鲁斯海峡时,我的心情和他们是不同的。“土耳其”的确是东方与西方交接之处,不论从地理位置来看,或是文化宗教交流等方面来说,土耳其正处于这些元素的重叠边界点。但是对于成长于东亚的我而言,来到伊斯坦堡的体验,跟我的西方朋友们比起来,终究还是有差异的。
从1453年鄂图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改建为伊斯坦堡(“伊斯坦堡”城市名称的由来,请参考:名叫“伊斯坦堡”的城市),苏丹便用伊斯兰去统治整个帝国。而后,当1923年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时,土耳其领土境内也以穆斯林占多数。因此,当我第一次飞抵伊斯坦堡、来到土耳其,映入眼帘的清真寺、唤拜塔天际线以及依附着清真寺所发展出来的街区建筑(关于清真寺相连的街区建筑,请参考:伊斯坦堡X伊斯兰风潮),都是最明显的地景差异。因此,这个专栏主要会以伊斯坦堡这个地方为依据,然后从建筑、空间上的差异谈起,再进一步认识鄂图曼时期的历史、土耳其人的文化、以及他们生活的地方。
[1]可参考欧阳文经教授的演讲,从文学来讨论文化交流与接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tN69oL3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