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将写字视为一种艺术,发展出书法,不只是单纯书写,也能欣赏形体、字体、风格等等,更有专门的书法家。远在西亚的土耳其也有保存至今的书法,现在称作“伊斯兰书法艺术”,同样也是将写字升级成美的境界。伊斯兰书法艺术是以阿拉伯字母书写而成,组成似画般的视觉艺术。最初的目的是让宗教经典(指《古兰经》)能书写更美、更好读,伊斯兰书法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蓬勃发展,土耳其至今也是当代伊斯兰书法艺术的代表国家之一,因此也会说“土耳其书法艺术(Hat sanatı)”在伊斯坦堡仍能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留下的清真寺与皇宫见到不少精致美丽的书法作品。
关于历史上的伊斯兰书法
伊斯兰书法是由阿拉伯写成,阿拉伯文中对于这个名称“hatt/hat”的定义是,以优美方式书写的阿拉伯文字艺术。阿拉伯文随着伊斯兰教发展传播,到了阿拔斯帝国时代,10世纪有位名叫伊本・穆格莱(İbn Mukle)的大臣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Hattat),他提出书写的比例概念,另外为了整体平衡美观,增加没有实质意义的符号。依照伊本所提出的比例原则,11世纪时在巴格达的阿拉伯书法家阿里・西兰(Ali B. Hilan)确立了如今仍在书法界使用的六种字体(后面会介绍)。
阿拔斯帝国1258年被蒙古西征攻陷而结束,书法的发展重心转移至土耳其跟伊朗,而两边也发展出不同风格的书法,奥斯曼帝国时代苏丹重视书法,还邀请书法大师来到土耳其,在帝国行程风气,尤其是在宫廷的王公大臣、知识份子间。15世纪至16世纪时当时的土耳其是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是被誉为帝国书法之父的雪叶・哈姆杜拉(Şeyh Hamdullah)的时代,他对于土耳其的书法艺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之后也陆续出现不少享誉帝国的大师。土耳其人普遍认为伊斯坦堡成为伊斯兰书法的中心,也确实,现在想要投入这门艺术的人会跑去伊斯坦堡,新世代的书法家也会将书法结合现代艺术,不管是利用电脑来写字或者数位化作品,更像是视觉艺术,而不单单只是书法,如今以土耳其、伊朗、埃及为三强。
伊斯兰书法的宗教连结
华人的书法写的内容经常是诗词,但伊斯兰书法因宗教而成,内容多半是与宗教有关,例如《古兰经》内文、阿拉警世句之类的宗教经典。在奥斯曼时期的清真寺内墙上也可以看见,像是在当时被改为清真寺使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目前也是清真寺),其中一项特色就可以在一楼看见8块黑色底的大圆盘,上面有金色的书法字样(Büyük Hat Levhaları),是19世纪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Sultan Abdülmecid)统治修建期,由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卡扎斯克・穆斯塔法・伊泽特(Kazasker Mustafa İzzet Efendi)所写,上面分别写着阿拉、穆罕默德与四大哈里发等人之名,再仔细看的话圆顶上还有卡扎斯克大师所写的一段古兰经文。
另一座与书法艺术有关的清真寺就是布尔萨(Bursa)的乌鲁清真寺(Ulu Cami),据说这里是书法家们最高殿堂,能将作品展示在此,就能表达不凡的成就。乌鲁清真寺是布尔萨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时所建,所以是非常宏伟且具有意义的,同时这里被称为“书法艺术博物馆(Hat sanatları müzesi)”,寺内可以看见在板子上或是墙上约200件书法作品,包含41位土耳其大书法家,内容多是圣训等伊斯兰教的生活规范。
对学习书法者而言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圣地,对一般来说也是一个欣赏这些书法的最佳地点。
伊斯兰书法所使用的工具与材料
在介绍使用的工具还有其他材料时,先来看看书写及介绍影片:
伊斯兰书法的文房四宝
跟中国书法相同,文方四宝要有笔墨纸砚,伊斯兰书法也有这四宝,但却有几个大不同的特色!
笔“Kalem”:多以芦苇秆或是竹子制成,两种材质的共同点是坚硬但内有纤维可以吸附墨水但又不会太多。书写人得亲自“开笔(kalem açma)”,意思就是用刀子削出笔头,必须是斜角,最后端为扁平状,最后底部切平,正中间开出一道切痕。当然现代也有发展出笔头是金属材质,方便实用的笔,依照粗细分类,另外为了初学者也可以买到不用沾墨的墨水笔。
墨“Mürekkep”:主成份由煤烟灰与树胶等天然材料制成的混合物,保存时间长。可用中国书法的墨汁替代。
纸“Aharlı kağıt”:与宣纸强吸水功能不同,伊斯兰书法所用的纸张是涂有蛋清、淀粉、明矾等材料,使它表面光滑,既不妨碍运笔书写,也能达到修改可能,还能长久保存。现代来说的话,道林纸或水彩纸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专门店会有出四周有奥斯曼风格花边的纸,知道创作人的喜好。
砚“Hokka”:类似砚台有盖的小容器,里面会放进浸入墨水后的蚕丝,方便写的时候可以沾墨,使用蚕丝是因为能调节墨量也不会像是棉絮一类的材质沾黏上笔。
伊斯兰书法的其他配件
开笔板“Makta”:写者需自行用刀削出笔,因此有专用的“开笔板”,这开笔板有等级之别,高档的材质可以用到象牙、动物骨头、木头等,上面还会有雕花。形状是一块小的长方形板子,中间有个放笔杆的架子,可用开笔刀在上面切。
开笔刀“Kalemtraş”:顾名思义就是文人专门用来开笔的刀子,就是一个有柄的小刀片,笔杆会有各种装饰来突显品味。
书法铅笔盒“Divit”:像是写书法人的铅笔盒,现代人多用小包包或袋子装,以前文人雅士会用,前面有个小小的砚,长型的地方是放笔的,会以金属制作,上面也会雕花。
纸熨斗“Mühre”:椭圆形有点重量的物品,现在也会做成扁平状或笔状,目的是让纸张表面平滑,可以刷平。材质可以用玻璃、玛瑙等,坚硬圆滑的材质。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像是剪纸用的剪刀等等有的没的也有但并不是必要或特殊物品就不多作介绍
经典伊斯兰书法的字体
与中国书法会分字体(楷书、行书、草书等等)一样,在土耳其发展的伊斯兰书法大致以下几个字体:
库法体(Kufi)
最古老的字体,以伊拉克城市库法命名,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上可见,样子方正似黑体,伊拉克国旗中间就是库法体字样。
三一体(Sülüs)
可称为伊斯兰书法之母的字题,三一是三分之一的意思,字母需倾斜三分之一。奥斯曼帝国时代主流字体,在土耳其书法家手上改革过。样子圆滑斯文,沙乌地阿拉伯国旗上的字就是三一体。
誊抄体(Nesih)
因为是抄写经文、圣训等最常用的,书写容易使用的范围最广。样子曲线多且细,很容易读,因此取代库法成为主流经文字,似小楷。
学者体(Muhakkak)
16世纪时与三一体跟誊抄体一起会用来写经文,但之后就不再使用,样子比较大而清楚,清真寺内墙上会用,彰显大器。
雷哈尼体(Reyhânî)
学者体缩小版本,使用范围大同小异,不过也是较少人在用的。
塔乌奇体(Tevkil)
用在公文上,以及书法证书(İcâzetnâme)上,除国家文件,维齐尔(宰相)跟哈里发在信件中会使用。
里卡体(Rik’a)
这是比较小巧的塔乌奇体,奥斯曼帝国时期很吃件的行书字体,也是因为书写运笔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
宫廷体(Divani)
从公文体与另一种波斯文体改良而成,在奥斯曼宫廷中会使用的。
成为伊斯兰书法大师之路
想学习伊斯兰书法艺术,也是需要时间的!通常会是师徒制,要跟随老师然后反复记忆训练(meşk usulü),临摹等等,要花上好几年并持之以恒才有办法。由字母开始(阿拉伯字母)土耳其则是写奥斯曼文,字母写好了才能进阶到字母合并的型态,最后才能开始抄写《古兰经》经文或诗句之类的,要一直临摹到可以与老师的相符才算过关。
伊斯兰书法最重要的三点:尺存与比例(Ölçü)、平衡(Denge)、满版(Doluluk)。
书法大师是有证书的,书法专用检定证书叫做“İcazet-nâme”,上面会是证明者的书写与字体样式,下面由两位书法大师的人写下认可字样,简单来说就是认可上面之人从此之后可以落款。以下是书法家Hâkkâkzâde Mustafa Hilmî Efendi的证书,他是奥斯曼帝国宫廷的书法老师,在1851年去世。
伊斯兰书法的延伸:花押(Tuğra)
在另一篇文章中有介绍过,所谓的“花押”就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会用的签名。这种签名方式其实就是从伊斯兰书法延伸过来的,伊斯兰书法虽是写字,但也可以将字母结合变化成图样来达到艺术效果,想知道更花押请转至专文阅读,以下放几个范例,由左到右分别是塞利姆一世(I. Selim)、艾哈迈德三世(III. Ahmed)、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Sultan Abdülmecid)、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II. Abdülhamid)的花押。
关于伊斯兰书法当然还有很多可以探究的,本篇先在此打住,有几张是土女亲自照下的照片,要写写土女的浮水画老师介绍隔壁工作室的书法艺术家,才有机会第一次亲眼见识。其他知识则要感谢在2021年至2022年从安卡拉大学来到政治大学土耳其语文学系任交换老师的夏英老师(Ebubekir S Şahin)。老师的专业课目为土耳其古典文学,学习伊斯兰书法多年,也开设选修课教授浮水画以及伊斯兰书法,这两项土耳其传统艺术皆需要在当地学习才能算是有资格授课,尤其是伊斯兰书法,若无奥斯曼文底子更是不太可能授课,借此难得机会向夏英老师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