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当地时间:
安卡拉天气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当地
时间

今秋不可错过的音乐会-Fazıl Say《交响古今伊斯坦堡》


责任编辑:Zeren、Çüen、Ümran

 

法佐・赛依(Fazıl Say)终于要来到台北演出了!

演出之前,先来回顾去年末他的作品《伊斯坦堡交响曲》在台演出时,土女呕心沥血的介绍吧!

 

跨境欧亚-交响古今伊斯坦堡(Istanbul Symphony)

TSO-Cover

11月26日星期六,晚间七点半国家音乐厅,【TSO】跨境欧亚-交响古今伊斯坦堡今年仅此一场!土耳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才钢琴家法佐・赛依(Fazıl Say)所写的《伊斯坦堡交响曲》,此次与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合作搬到台湾来演奏啦!!!与德国交响乐团合作的原班人马在台合体演出,结合丰富土耳其文化底蕴与传统乐器的交响乐,造访过伊斯坦堡的人,千万别错过这部《伊斯坦堡交响曲》,它会让人回忆起伊斯坦堡。我们推荐给音乐爱好者,这场绝对不一样!今秋仅此一场,先听先赢!

《伊斯坦堡交响曲》与德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精彩内容。 

*土女建议不要全部看完,留到台北看现场,才更有感触!但是可以搭配着音乐继续阅读我们下面呕心沥血的介绍喔!

 

法佐・赛依与《伊斯坦堡交响曲》

土女身为赛依先生的狂热粉丝,一定要推荐《伊斯坦堡交响曲》给大家!

之前土女介绍过的文章中(认识土耳其钢琴之王:土耳其天才钢琴家-Fazıl Say)说过赛依还在安卡拉(Ankara)念音乐的时候就已经被称做「神童」,从小开始作曲。还记得在上海听过赛依本人的演奏会,在中场休息前,几乎像是想再让观众更加惊艳一样,赛依多弹了一首《大黄蜂的飞行》(Flight Of The Bumble Bee),这首乐曲的旋律大家都耳熟能详,何况演艺厅当时聚集了那么多想一赌赛依风采的音乐学子。赛依在那首《大黄蜂的飞行》直接即兴重新编曲与变奏,而即使展现了那么多的技巧和那么多种类的变奏,听众还是可以听出那是《大黄蜂的飞行》。在赛依即兴的《大黄蜂的飞行》中,完全可以感受那些飞行的大黄蜂多变的心情。

Fazil Say 2016
Photo: Marco Borggreve

他的即兴能力是土耳其作曲家和钢琴家费曼(Mithat Fenmen)培养的,费曼本身也是20世纪著名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 Denis Cortot)的学生。赛依小的时候,费曼就要求他每日基本练习之后,要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即兴演奏。就像小时候,老师会要求我们写日记,却不能写成流水帐那样的即兴发挥。

赛依就这样以即兴的方式纪录自己的成长过程。这样的琴音让1986年去安卡拉访问的德国作曲家莱曼(Aribert Reimann)深受震撼,甚至马上邀请同行的钢琴家利文(David Levine)去安卡拉音乐学院听赛依弹琴。隔年,赛依就前往德国杜塞道夫跟利文学琴,之后跑到柏林发展,一步步变成全方位的音乐家。

1994年以他自己的作品《纳斯尔丁大师的舞步》(Nasreddin Hoca’nın dansları)获得了纽约年轻音乐家甄选。这首曲子展现了幻想曲式的基本结构,变化节拍经常是经由切分音形成的舞蹈风格,持续且活力充沛的驱动力,源于土耳其与邻近地区民间音乐的丰富旋律创意,这些也是他日后创作的特色。(忘记谁是纳斯尔丁大师了吗?延伸阅读:倒骑驴子爷爷爱说笑

赛依是土耳其当今最重要也最有名的世界级钢琴家与作曲家,由于太有名也太重要了,目前他正在做世界巡回。此趟世界巡回名称是《Say on the Road》,而每去一个国家,宣传海报上的标题就会用《Say in ___》 ,底线是国家的名字,如果不会土耳其语字母的发音,可能会把「赛依」(Say)念成英文的say;在他本人尚未来台湾之前,一定要先来听听《伊斯坦堡交响曲》。期待《Say in Taiwan》的那天!

2017年6月补充:没想到他真的来了!详细演出资讯请见文章最下方

 

土耳其演出的原班人马首度来台

在《伊斯坦堡交响曲》中,有许多乐章都使用了土耳其人的传统乐器;因此,赛依也与自己国家的优秀音乐家合作,在土耳其国内、国外的许多场演奏《伊斯坦堡交响曲》的音乐会中,都与这几位传统乐手们合作;而和土耳其有很大缘分的德国指挥霍华德.葛瑞菲斯(Howard Griffiths),也常参与其中。

指挥:霍华德.葛瑞菲斯(Howard Griffiths)

Howard Griffith in action

生于英格兰,1981 年移居瑞士。曾任苏黎世室内乐团艺术总监超过 10 年,常以客席指挥身份与世界著名乐团合作。

葛瑞菲斯录制超过100张唱片,曾与无数知名音乐家、艺术家合作过。为了表扬他对瑞士音乐、文化、生活的贡献,葛瑞菲斯曾获颁英国伊莉莎白女王所颁发之大英帝国勋章;他同时也是巴塞尔交响乐团指定合作指挥,该乐团为瑞士历史最为悠久、三大交响乐团之一。他与任职于苏黎世歌剧院乐团的土耳其小提琴家赛姆拉(Semra)结婚,他们的儿子凯文也是一位指挥家。

鼓手:艾库特.库瑟拉(Aykut Köselerli)

media-4079-m-ea67de5f-f7df-11e4-b242-22000a541edc-150511134724

负责土耳其传统乐器「Kudüm」、「Bendir」、「Darbuka」

1985年生于安卡拉。2000年进入毕尔坎特大学(Bilkent University)就读音乐表演艺术学院,主修打击乐器。从一开始,他就与毕大最杰出打击乐教师之一的艾登.马吉德(Aydın Mecid)学习。2004 年以打击乐手的身份加入法佐.赛依成立的安那托利亚青年管弦乐团参与许多国内外的演出。2013 年 1 月起库瑟拉在土耳其萨姆松市立歌剧院暨芭蕾舞团担任打击乐手,并多次担任法佐.赛依众多曲目的世界首演独奏家。

笛手:布裘.卡烈妲(Burcu Karadağ)

负责土耳其传统乐器「Ney/Nay」

1979年生于伊斯坦堡。小学毕业后她进入伊斯坦堡科技大学(İstanbul Teknik Üniversitesi)音乐学院修习乐器培训。她特别专精于奈伊笛(卢笛)的吹奏。在土耳其,这种乐器通常是由男性演奏者吹奏的;但在短时间内,布裘成为了土耳其众多卓越的奈伊笛演奏家之一。目前也与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们合作在各地演出。

琴手:哈坎.冈格什(Hakan Güngör)

mn-picture-lock-cc-tc680-1024x576

负责土耳其传统乐器「Kanun」。

1973 年生于安卡拉。1990 年初在土耳加济大学音乐系,1992年进入伊斯坦堡科技大学(İstanbul Teknik Üniversitesi)音乐学院修习作曲的课程。他的音乐性、饱满的音色、干净又柔和的拨弦技巧,使他成为非常独特的音乐家也是卡隆琴的知名演奏家。除了与世界级音乐家合作演出之外,同时也在大学任教与伊斯坦堡电台担任卡隆琴乐手。

《伊斯坦堡交响曲》被演奏的时候,偶尔能看见赛依做简短的开场介绍,也会介绍自己国家的优秀音乐家们。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本次与这些优秀音乐家合作,着实让人期待。虽然赛依本人在演出当天应该还在日本进行几个城市的巡回演出(Say in Japan),不知赛依是否会愿意快闪一下台湾,亲自介绍以上这些音乐家们。

 

《伊斯坦堡交响曲》各乐章与伊斯坦堡的城市风情之间

伊斯坦堡为何会如此特别,想必大家已经听说过拿破仑的一句话:「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伊斯坦堡便是它的中心。」博斯普鲁斯海峡贯穿土耳其欧亚的部分,陆地与陆地间巧妙的距离让欧亚两陆若即若离。何时在同一个国界内?何时又能不同疆域遥望彼岸?这只能透过伊斯坦堡这个城市本身的传奇历史察明。

虽然出生成长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赛依对伊斯坦堡也情有独钟。共和国之后,首都迁至安卡拉,但伊斯坦堡的地位与名声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生为共和国后的土耳其子民,赛依对于伊斯坦堡的记忆、对于土耳其的担忧与期盼,可以说都融在这首乐曲中。这首乐曲是德西广播公司(WDR)与音乐厅联合委托他创作的,为了更符合大家共同记忆中的伊斯坦堡,通篇运用了土耳其的传统打击、吹管和擦弦乐器,融合了现代和古典,艺术音乐与当代古典世界巧妙的结合起,展现出丰富的色彩感与异国情调。

赛依在总谱前面的序言中,关于各乐章都有透过文字完整的解说,让我们一同抢先认识一下这部交响曲与伊斯坦堡之间的连结。

 

第一乐章:乡愁 (Nostalgia)

「这交响曲共有七个乐章,源自于大海,述说著伊斯坦堡,然后最后回归大海。」第一乐章的开头,赛依写道。

说到伊斯坦堡,大家的记忆中一定会出现海景。若要为伊斯坦堡的观光景点作一个排序。海峡的景色、渡轮上看出去的景色肯定能排到非常前面,伴随着海鸥的叫声,整颗心都会沉静下来。海面上吹来的海风、海浪飒飒声,第一乐章也是这样开始的,许多怀乡文学,也常常透过风景描述心境。

the bridge beyond

赛依用音乐氛围让我们在第一乐章潜入时空隧道,这个隧道中的记忆不属于任何一个伊斯坦堡的片段时空,而是交杂在一起。每年赛依都会为纪念土耳其诗人纳辛.辛克美(Nâzım Hikmet,1902 -1963,土耳其诗人、作家)办音乐会,而纳辛的其中一首关于伊斯坦堡的诗是这样写的:

「Bana İstanbul’u anlat nasıldı?Bana boğazı anlat nasıldı?」
告诉我伊斯坦堡是什么样子?告诉我海峡长什么样子?

整首诗多次重复这两句问题;11岁就写诗的纳辛虽然出生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出生地在今天的希腊,但他的教育从伊斯坦堡开始。所以就像纳辛一样,赛依也想告诉你「伊斯坦堡是什么样子,海峡长什么样子?」即使他们两人都没有出生在伊斯坦堡当地。

透过笛(Ney/Nay)与琴(Kanun)在远方伴随着管弦乐团,我们可以看见1940年的土耳其,属于纳辛和奥罕.维立(Orhan Veli)的爱国主义年代。维立更是土生土长的伊斯坦堡人,也是那年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共和国成立后于伊斯坦堡讨生活的市井小民都成为他笔下栩栩如生的角色。

共和国后的伊斯坦堡转眼而过,回到1453那一年,君士坦丁堡被征服,伊斯坦堡始归于土耳其人的那天!这一乐章的这个部分主要表现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事。能听见土耳其军歌(Ceddin Dede)、军鼓(Mehter)、号角、吵闹喧天、爆炸、战争的混乱和禁卫军乐队的鼓声(Kudüm),虽然历经过奥斯曼时期的衰落,但直到今天,穆罕默德二世(II. Mehmet)成功攻下君士坦丁堡的1453年,仍被所有土耳其人颂赞著。

乐曲一阵交战,海的声音又出现。一切混乱归于平静,可我们仍然能听见海的喃喃低语,接下来,赛依要告诉我们,在土耳其的历史中有另一股影响土耳其人的重要力量。

 

第二乐章:宗教修会(Religious Order)

土耳其的伊斯兰教教派非常多,赛依透过这一乐章想要表现出他在近30年内发现宗教力量所带给人们的愤怒。当宗教被政治化,教派间的撕裂变成张力十足的音符。伊斯坦堡本身族群众多,即使看起来都是穆斯林,却可能有非常大的不同。有什么是一样的呢?在这撕裂中,有什么是可能让大家团结起来的一丝曙光呢?

这一线希望就是这句话「阿拉是唯一真主」(la ilahe illallah),在这乐章中反复以此特定节奏表达这句话。音符虽然分裂且愤怒,但不管是伊斯兰的哪个教派一定都认同这句话。这段节奏在许多教团中也有使用。

 

第三乐章:蓝色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

延伸阅读:苏丹艾哈迈德,蓝色清真寺(sultanahmet)

在经历过宗教政治化后既撕裂又愤怒的音符之后,赛依在这一乐章要告诉大家伊斯兰文化的杰作,一座清真寺。赛伊认为蓝色清真寺是所有清真寺中最美丽、最平静、最光彩夺目的一座。他喜欢驻足在那里,透过乐曲展现它其形而上的规模。笛与鼓(Kudüm )随着土耳其音乐传统调性起舞。

蓝色清真寺的主题是忧郁的,在英文中,蓝色(blue)也象征忧郁。苏丹艾哈迈德为了盖这座清真寺不惜动摇国本,想让它成为能登上宇宙、超越所有建筑的伟大作品,最后却仅列席在建筑师席南(Mimar Sinan)逝世之后的杰出作品之一。

 

第四乐章:衣着美丽的少女们登上渡轮前往王子岛(Kızıl Adalar)

王子岛原本是以前拜占庭皇室被流放的群岛,因而得名,位于马尔马拉海。19世纪有了渡轮之后,王子岛群开始变成各民族置产的度假胜地。在这一乐章中,琴(Kanun)象征轮船上一位外表英俊的年轻男子;长笛、双簧管、竖笛、低音管则是衣着美丽的少女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希望引起这位英俊男子的注意;低音号则是轮船的号声。看起来幸福洋溢的夏日清晨,想必这位男子和这些少女一定是夏天学校放假回岛上度假吧?

 

第五乐章:从海达尔帕夏(Haydarpaşa)车站前往安纳托利亚的乘客

为了纳辛.辛克美的诗:「故乡的人类风景」(Memleketimden İnsan Manzaraları)所作的背景音乐。

这首诗的前几句是这样的:

Haydarpaşa garında 1941 baharında saat on beş.
Merdivenlerin üstünde güneş yorgunluk ve telaş.
Bir adam merdivenlerde duruyor bir şeyler düşünerek.
Zayıf. Korkak. Burnu sivri ve uzun yanaklarının üstü çopur.

1941年春天的海达尔帕夏车站,下午三点
阶梯上的阳光与繁忙
一名男子站在阶梯上,想着什么。
瘦弱、惧怕;鼻子上有青春痘,长脸上有麻子。

这一乐章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这首诗所作的背景音乐。虽然原作的内容还含有社会写实反映;但赛依透过这辆从海达尔帕夏起程的夜车让我们看见在这辆列车上旅行的人们。和这辆列车上的旅人一样,我们一起进入他们的梦乡。即使没有对话,赛依也用许多声响来呈现火车行进:打击乐器是列车通过铁轨时产生的噪音、小号象征的火车鸣笛。

 

第六乐章:东方之夜(Oriental Night)

延著灯光夜色下伊斯坦堡的独立大道可以走到塔克辛广场(Taksim,延伸阅读:伊堡不夜城─塔克辛广场与独立大道),琴(Kanun)奏出悠长的即兴演奏。交响曲在这时已经带大家进入太深太广的地方,必须要休息,听众驻足在塔克辛广场,琴声结束,广场上舞蹈开始!这首歌有点像著名土耳其歌曲「解开你的秀发来这里」(Dök Zülfünü meydane gel),此一乐章也使用了许多土耳其传统音乐的特殊音律。

 

第七乐章:终曲(Finale)

从塔克辛广场,想起了当代伊斯坦堡。终章我们回到现在,伊斯坦堡充满了焦虑的人们。比统计数字1500万人口实际上多更多的伊斯坦堡,没了浪漫也没了生命力。现在伊斯坦堡的土耳其人充满著压力、愁苦、悲伤,亦没有梦想。管弦乐团以震耳欲聋的怒吼爆炸3次。人们试着要飞翔,却仍然缅怀过去的伊斯坦堡,无法前进、陷入泥沼。其他乐章的主题无序地不断闪过:军队的鼓声、「阿拉是唯一真主」的节奏、蓝色清真寺的旋律、象征「衣着美丽少女们」的长笛、双簧管、竖笛、低音管还有夜晚列车上「忧愁的男子」。

最后我们一口气回到最开头,听见土耳其传统音乐的调性与乡愁。波浪再次低语,从海洋中升起的伊斯坦堡交响曲,结束时也回归大海,然后消失。不论现在的伊斯坦堡如何焦虑如何忧愁,海仍然在那里,海峡仍然在那里,大家对伊斯坦堡的最初共同记忆一定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风景。

 

土耳其传统乐器简介

Kudüm鼓

音近「枯顿」,又有「nakkare(纳卡列)」一名,由一对大小鼓组成的打击乐器,鼓面的直径约在28至30公分,左鼓声音较高(tek),右鼓声音较低(düm)。Kudüm常用在宗教或军队音乐,是土耳其音乐中常见的打击乐器之一。

Bendir鼓

音近「班迪尔」,是框鼓的一种,土文意思为「大型手框鼓」,阿拉伯文为「duff」。Bendir来自古埃及、北非及美索不达米亚一带,目前广泛使用Bendir国家包含摩洛哥、突尼西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与埃及。Bendir主要有两种打击法,一种是放置在大腿上,另一种为夹在小腿间打击。

Darbuka鼓

音近「达布卡」,又有「Dümbelek(杜恩贝雷克)」一名,尤其在中东地区与巴尔干半岛被频繁使用,主要以「düm」、「tek」、「ka」三种基本打击法做变化。在土耳其时常可在婚礼、生日、割礼等重大节庆见到Darbuka的踪影,是经典的土耳其打击乐器之一。

Ney笛

音近「奈伊」,卢笛的一种,据资料已经被使用约4500至5000年,是中东地区非常具指标性的乐器,也是至今仍在使用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要学会Ney的吹奏与发声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通常在刚起步时需要花费很大工夫才能顺利发出声音。Ney的声音总给人哀伤惆怅之感,在土耳其电视剧或电影中很常利用Ney作为配乐。

Kanun琴

音近「卡怒」,通常为平行四边形,可比喻为土耳其版古筝。弹奏时用手指头拨弹发声,演奏者一般会戴指甲套作为辅助。Kanun的声音与古筝类似,如流水般悠悠,优美又带点忧郁感,随着弹奏方式的不同。听众的感受也会随着Kanun的旋律起伏而变化。

 

节目与购票资讯

演出时间:11月26日(六)19:30 PM

演出地点:国家音乐厅(台北市中山南路21-1号)

购票请洽:两厅院售票系统

TSO-封底

土女与你相约国家音乐厅!


2017年本人现身Say in Taipei

【TSO瓦格献礼】法佐‧赛依与TSO-神童再临 Say Plays Mozart

节目与购票资讯

演出时间:6月25日(日)19:30 PM

演出地点: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台北市延平南路98号)

购票请洽:两厅院售票系统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