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更新资讯
伊斯坦堡旧城区的经典景点中,最神秘也是最特别的就是地下水宫殿了,土耳其文:「Yerebatan Sarnıcı」,直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没入地底的水箱」。2018年新整理开放的另一座水宫:狄奥多西地下水宫(Şerefiye Sarnıcı)
不是宫殿,原功能是蓄水池
以前伊斯坦堡还叫君士坦丁堡的时候(拜占庭时期)这个宫殿是被用来做「地下蓄水池」的,所以在许多旅游书以及维基百科上都是译作「地下水宫殿」,因为内部的宏伟气势让百姓这样称呼。这座查士丁尼大帝所建的地下蓄水池可是拜占庭时期时在君士坦丁堡所建的60个蓄水池中,最具规模保存得宜的蓄水池遗迹喔!
地下水宫殿的建筑资讯
地下水宫殿位在圣索菲亚教堂的西北方(其实就是对面),在地底下还没有盖蓄水池之前(已经是17个世纪以前的事了),地面本是宗教圣殿建筑,后来才在「拱廊(Stoa Basilica)」底下修筑。140公尺长、70公尺宽,蓄水量可达10万吨,经过52阶阶梯走入宫殿。其中包含各有特色的336根柱子,每一根都是9公尺高,98根是科林斯柱式。大家可以发现,如同伊斯坦堡大市集的建筑方式,这里也用拱门的方式分散支撑屋顶的力量。在宫殿周围则围绕着4.8米高的防火砖。地面的铺砖上厚厚的砖灰砂浆,是有防水的作用。
历史已经十分悠久的地下水宫殿,从一开始供水给君士坦丁堡第一山的建筑物,1453年土耳其人征服伊斯坦堡后到近代,持续供水给托普卡匹皇宫(Topkapı Sarayı)。期间,在奥斯曼时期修筑过两次,在共和国之后也整修过两次。而原本总蓄水量能达到十万吨的地下水宫殿也只剩下底部几英吋的地下水而已。
注:伊斯坦堡第一山,是指在伊斯坦堡从萨拉基里澳角延伸到包含圣索菲亚、蓝色清真寺以及托普卡匹皇宫的古区域。伊斯坦堡地形上来看由七座小山组成,因此又被称为七丘之城。七丘的延伸阅读:建立于七丘上的城市-伊斯坦堡
寻找其中的梅杜莎
在这些各有特色的柱子当中,位于宫殿西北角的两个柱底刻有梅杜莎的头的柱子最为人所知。可惜没人知道梅杜莎在此的真正原因,很多人认为只是建造时被挪来的材料,刚好她的头大小比较适合支撑那两根柱子;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这两座雕刻不一定是刻划神话中的梅杜莎本尊,可能只是特色形似的其他装饰而已。在地下水宫殿的梅杜莎雕刻会被普遍认为是梅杜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这两颗女头像被倒放的关系,一般认为,要破除「直视梅杜莎的眼睛会被变成石头」的诅咒,只能将梅杜莎颠倒放,才不算是「直视」。下面强迫你们直视一下:
注:梅杜莎,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看到她的眼睛的人都会被变成石雕。梅杜莎一词有「丑女」的意思,听说她原本是一个以人类标准来说的美女,但因为自夸头发比雅典娜的头发来漂亮,所以头发就被雅典娜变成一条条的毒蛇。
莫名被发现的景点
地下水宫能被世界发现要归功于一个法国人P. Gyllius(也是一个测绘学家和生态学家),他在1544-1550之间在伊斯坦堡做拜占庭的相关研究。当他在圣索菲亚附近乱晃的时候不小心踏进下水宫的阶梯,好奇心使然,他就从这个花园中的木头房子(地下水宫入口)一直走下去了。听说那时候,周遭的居民还会利用与这个蓄水池连结的小池、管线来划船和钓鱼呢!Gyllius后来为此还出了一本书,影响了当时的许多背包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背包客其实不是一个新的词了,Lonely Planet也不是近代的新点子,哈哈⋯⋯现在里面还是可以看见小鱼,只是红色的灯有诡异的氛围。
1987年整理过后开放,目前地下水宫由伊斯坦堡都会直辖市文化公司以博物馆的方式经营,也时常举办国际和全国重要文化活动。美国的柯林顿前总统、前荷兰首项维姆科克、义大利前总理兰贝托迪尼、瑞典前首相约兰佩尔松以及奥地利前总统托马斯克莱斯蒂尔都曾经造访此处。曾获颁土耳其旅游向导协会2009年的最受旅客欢迎奖。
2022年整修后重新开幕
1,500年的水池经历了史上最大的修复工程之一,实际上整修工程已经进行许久,2019年刚好受到疫情影响,观光客锐减,地下水宫关闭全面进行整修,用最快的时间完工开放,2022年7月重新开幕,关于这次整修的细节还有相关纪录,可以观看以下影片,加强结构稳定以及重新清洁让以前没有的历史痕迹又露出来,自动翻译的字幕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更多。
参观提醒
官网:https://www.yerebatan.com/en
每天开放没有公休日,开放时间分夏季和冬季,夏季开到19:00,冬季时间提早一小时关门(09:00-17:30),遇宗教节庆(开斋节、宰牲节)第一日会从下午开始开放。因为不是文化部管辖的博物馆,因此不能使用博物馆卡(Müze Kart)
土女叮咛:入口很容易错过,不过就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跨过轻轨轨道对面往下走一点点,有人在一个小小房子前排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