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当地时间:
安卡拉天气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当地
时间

大时代下的东语系 吴兴东老师的系上人生


*2020年5月整理更新

科系介绍:政大土耳其语文学系

本文访问土耳其语系的大前辈与系史重要人物:吴兴东老师。在时代背景下筹办的土耳其语文学系,如今独立成系也超过20个年头,早进入退休生活的吴兴东老师与我们忆起入学的青涩岁月,以及早期在系上促成双边交流的往事。

 

东语系土语组第二届入学

吴老师提到当时考大学是先填志愿才能考试,当时的政治大学校区仅有如今的山下校区,学生仅约千人。全校有教育、新闻、政治、外交、边政、财税、国贸、会统、银行、中文、东语、西语等12个系,其中边政系(边疆政治)之后成了社会系和民族学系。这些系在当时各个都很特别,且是配合政策而成立。

吴老师听了同班同学的建议填选了东语系,当年该届考取五名学生,当年仅十八岁的吴老师,用食指一指土文组,就决定了一生,当时土文组内仅有三位老师:刘恩霖先生、马明道先生、和任振华先生,三位老师皆是穆斯林。当时班上同学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并不多,知道些规定,别的什么说不上来,当时的吴老师自然不会想到之后在土耳其认识了师母,结婚之后也成了穆斯林。

系史吴伯

创组的刘恩霖老师还同时在国防部担任陆军上校,大学时期在土耳其念参谋大学所以土语组的成立也取得了国防部的同意,一谈起刘恩霖老师,吴北马上说:「3颗梅花!」(上校)刘恩霖老师身兼数职,有时候甚至来不及换军服就来上课了。吴北一班只有5个学生、主要的教职员又是上将军人(还穿着军服)、回家又没有Google Translate也没有字典,能不认真上课?

刘恩霖老师笑开

除了毕业的同组的5人之外,当年的东语系只有22人,俄文10名、韩文2名、阿文和土文各5人,照毕业照的时候,老师比学生还多也成为一个有趣的现象。

吴伯毕业照

同届的五人和土语组的师生情同手足,毕业后有的学姊马上结婚、有的在德国、加拿大定居、有的继续任教,吴兴东老师完成土耳其的学业之后就回系上任教,担任完系主任便交棒给下个世代了。

吴老师前往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攻读历史,最终顺利取得历史博士返台。在土期间吴老师与师母吴王淑丽女士相遇,师母的父亲王曾善先生是近代中土之间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中国最早前往土耳其的留学生之一,是中土文化交流以及中华伊斯兰教的先驱。民国38年中国政局改变,王先生并未留在中国大陆也未到台湾,而是辗转到了土耳其,成为伊斯坦堡大学第一位中文教授。吴老师与师母结为连理,取得博士学位后,带着师母返台任教。

 

返台进入东语系任教改革

历经风雨飘摇的中土断交时期,吴老师于1988年到1994年间担任东语系系主任,当时东语系系内有韩文、俄文、土文三组,系主任的助教却只有两位分别从韩语组及俄语组毕业的两位助教,吴老师刚上任,便趁大家在操场升旗结束(为了因应各国纷纷与我们断交之后,为了提升士气才每个系每天早上开始轮流升旗)后向校长争取助教名额。当时系主任直接对校长负责、由官方派任,所以在当时的校长张京育升旗随口答应后,吴老师赶紧送出了公文申请,就怕校长忘记。土语组的第一任助教邱志忠学长当时还在绿岛服兵役,受征招回来系上,从此土语组也有了自己的助教。

中土在1971年断交前双方都互有交换学生,当时的留学生林义民先生、黄启辉老师、高苓苓老师都幸运在断交前完成学业返国。后来许多前后届的前辈都进了外交部或是政大母系服务。林义民先生于1988年赴土耳其成立经济文化办事处,当时吴老师为系主任,同在安卡拉念书的同窗学弟成了办事处的代表,在双方积极合作推动下,政治大学和安卡拉大学开始正式的学术交流关系。详细记录可前往专文了解:多年学术情谊 政治大学与土耳其安卡拉大学

政大在土耳其第二座姐妹校毕尔坎特大学(Bilkent University),同样也是吴老师在校时完成的一桩美事。一次吴老师和师母带领系上游学团赴土,在飞机上遇到一位毕尔坎特大学的老师,老师惊讶他们为何会说土耳其语,吴老师解释了一番后这位老师便邀情老师、师母和学生们去毕尔坎特大学参观。

第二次去的时候吴老师见到了副校长,双方相谈甚欢,不过当时并没有订下姊妹校的约定,回国之后按例写了报告交给政大国合处,没想到在半年后商学院邀请毕尔坎特大学的副校长来演讲,知会吴老师,之后,在校方各界支持下,全英语授课的毕尔坎特大学也成为了本校在土耳其第二个姊妹校。

延伸阅读:土耳其十大名校

 

退休后的教学时光

吴兴东老师从政大退休后仍担任兼任教师,教授土耳其历史,犹记得吴老师的课固定在早上,从突厥人开始到奥斯曼帝国,凯末尔建立共和国,一本清楚的讲义,配上老师清晰有力的声音,无论再怎么复杂的历史事件都很明白。老师的上课规则很简单,不迟到(是真的都会点名)、尊重彼此不穿拖鞋(政大经常下雨,每逢下雨都是瀑布,所以很多同学会穿夹脚拖)、课堂上不饮食。

吴老师依照规划,于70岁时完全退出江湖,不管是在校或是毕业的学生都经常去老师家拜访蹭饭,访问时老师提到的许多事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消失了,有意无意和吴老师提到了学校文化杯的事还有课程精实(延伸阅读:阿语、俄语、土耳其语真的不会比英语难吗?),记不清老师给了什么评论,但有句话倒记得很清楚:

「若算妳25岁,而我明年就75了,我们差了半个世纪⋯政大好也罢坏也罢,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说清楚,以后就会从记忆中消失的!哈哈!」

关于系史,吴老师也给了我许多资讯和纵向路线一一去勘查,就待我横向把它们都串起来了。真的就如老师所说,每个人都是一本历史,土耳其语文学系流传的事情,大概也时不时地会继续下去唷!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