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當地時間:
安卡拉天氣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當地
時間

讀書心得:帕慕克史詩鉅作《我心中的陌生人》


這是個有關優格與博薩(Boza)小販梅芙特(Mevlut Karataş)一生與白日夢的故事。梅芙特於1957年誕生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上眺望霧濛濛湖畔的貧窮村莊,他12歲時來到了世界之都伊斯坦堡,終其一生定居於伊堡。當他25歲時,他回到故鄉,與村莊女孩私奔,也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他與她回到伊斯坦堡,結婚並育有兩女;他終日汲汲營營工作,賣過優格、冰淇淋與雞肉飯也當過服務生。但是,每個晚上他從不間斷走遍伊斯坦堡大街小巷,叫賣剖榨與幻想腦袋中的怪念頭。

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非常體恤讀者在《我心中的陌生人;陸譯:我腦袋裡的怪東西》(A Strangeness in My Mind;Kafamda Bir Tuhaflık)第一章第一段落就把全書大綱完整的披露,讓沒耐心的讀者可以不用翻完這近600頁橫跨的一甲子三個世代的史詩故事,貼心的帕慕克,知道本小說故事複雜性與人物眾多,特別提供人物關係圖、事件編年表與索引,讓讀者快速便捷尋找某件歷史事件或人物出場篇章,雖說如此,這本書也花了我近乎1年的時間才能夠啃完。

*波雜(Boza):是一種特殊的冬季飲品,更多介紹請見:「液態麵包」之稱的冬季能量飲-波雜(Boza)

 

《我心中的陌生人》

在這本小說中,可說是碰觸了包括「愛情」、「親情」、「政治」「經濟」「歷史」、「種族衝突」、「公衛議題」、「左右派路線之爭」、「城市發展」許多議題,以下是幾個議題讓你閱讀本書後更為精彩:

隔夜違建(Gecekondu)

記得第一次看到Gecekondu這個名次是在國家地理頻道介紹伊斯坦堡發展的節目中,Gecekondu在伊斯坦堡爆炸性人口成長扮演重要的角色,許多像是主角梅芙特來到伊斯坦堡找出路求生存,因為沒有錢在市區租賃房子,便於伊堡邊緣,自立違建就地居住。奧罕帕慕克在一次訪談中提及土式違建(gecekondu)對於巴西貧民窟(favela)、印度貧民窟(slum)或是南非等超大型都市發展歷史舉足輕重,身為中產階級(bourgeois)的他,從小居住在伊斯坦堡高級地段Nişantaşı衣食無憂,只能夠透過與貧民無數的訪談,試著拼湊出他們的生活軌跡,並以他一貫的筆觸忠實的呈獻予讀者。

我心中的陌生人(A strangeness in my mind)

根據英國衛報的書評,本書書名是摘自於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詩篇Residence at Cambridge,詩篇接下來的詞句最可以形容主角梅芙特的性格與心境,

「一種於當下與全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覺。(“A feeling that I was not for that hour,/ Nor for that place.” )」

因為故事中的主角小販梅芙特性格溫和,不與人爭執,雖然有著一張娃娃臉,在世俗的標準中,他卻是標準的一事無成的魯蛇,在伊斯坦堡終其一生,換過無數工作卻從未發財,接受命運的捉弄娶了心上人的姐姐。但是,主角梅芙特卻不這麼想,「每晚他漫步的伊堡街頭與他心中小宇宙合二為一」,他有個他深愛的工作,每晚漫步在他深愛的城市,想著他深愛的家人,夫復何求?

 

打臉時刻來臨

開箱嚕!

2014年12月矮夯北撰文曾大膽預測,奧罕帕慕克可能於新小說《我心中的陌生人》中情節預測,啃完整本小說的矮夯北再回頭看看,果不其然,海水退潮後我的褲子都被沖掉了:

  1. 奧罕‧帕慕克再次把自己寫入小說裡。奧罕帕慕克沒有在小說情節中出現。
  2. 帕慕克伊斯坦堡故居Nişantası街道的描寫。故事皆發生於伊斯坦堡貧民區Gültepe 和Duttepe,完全沒提到故居Nişantaşı。
  3. 懷舊(nostalji)與呼愁(hüzün)等字眼不斷出現於篇章中。這本家族史詩小說在讚頌伊斯坦堡過去數十載的浪漫發展,完全沒有提到呼愁。
  4. 帕慕克會以一頁不間斷華麗文藻形容Boza的滋味或是Boza小販的叫聲。Boza的味道與小販的叫聲根本不是本書描繪的重點。
  5. 主角會有個雙胞胎或是激似分身,或是幻覺或腦袋裡會有個奇怪的聲音。主角就是主角,他就是伊斯坦堡中討生活的市井小民,沒有幻覺也不是腦袋有洞。
  6. 故事會有唯美的愛情動作畫面。雖然故事中出場人物與婚禮不少,但是都直接跳到小孩出生的情節,省略製造過程。
  7. 小說中帕慕克式破題吸睛的起始句與餘韻猶存的最末句。半對半錯,本書開頭是以整個段落提綱挈領故事走向,而最末句倒是蠻畫龍點睛娓娓道來梅芙特的心路歷程。
  8. 帕慕克會在伊斯坦堡開個Boza飲料店,將虛擬情節搬上現實。哈,這個有待時間驗證,但是目前應該是被打臉的可能性居多。

 

先生,來買本伊斯坦堡發展編年史百科全書回家當枕頭吧?

本書的寫作手法,於每段開頭以故事人名開頭,告知讀者這段是以哪個角色的第一人稱發言,有時人物更跨越小說第四面牆的限制,直接與讀者對話,也增添小說手法趣味。另外,以世界上發生的大事與故事情節虛實交錯,讓故事情節更添幾分真實性,也再再證明奧罕帕慕克就是個控制狂,背景蒐集得天衣無縫,無論是土耳其的天災人禍、軍事政變與公衛政策實行、抑或改變世界的「蘇聯解體」、「天安門事件」或是「紐約雙子星恐攻」,不得不欽佩奧罕帕慕克的驚人寫作精力。

我腦中的怪念頭正面封底設計

我腦中的怪念頭封底繪圖

總而言之,這是本奧罕帕慕克花了6年嘔心瀝血撰寫的伊斯坦堡發展史,只是透過小販梅芙特的人生呈現給土國的讀者。誠如奧罕帕慕克與英國衛報訪談中直言:「《我心中的陌生人》就是個土耳其故事。」土耳其讀者也十分捧場,在土文版上市的前9個月內,本書便售出了23萬本,讓矮夯北不禁好奇應該調查一下土國飲料Boza銷售量與本書的關聯性。

如同帕慕克所有的小說,《我心中的陌生人》絕對不是暢銷排行榜上可以輕鬆咀嚼或是改編成電影的故事,但是泡杯土耳其紅茶細細閱讀吧,跟著主角梅芙特了解伊斯坦堡1954年至2012年間的爆炸性成長,卻又不受羈絆地徜徉伊斯坦堡夜晚的街頭。

除了那些連土人都不甚了解的地名或歷史冷知識外,或許當你翻到最後一頁看到帕慕克為主角梅芙特落筆的最後一句話時,你也會像矮夯北有種「不虛此生」的暢快。

 

2017年08月05日,帕慕克的這本著作《我心中的陌生人》也在台灣上市囉,詳情請見連結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