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當地時間:
安卡拉天氣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當地
時間

《鄂圖曼帝國的殞落》土女時代與作者尤金・羅根漫談


貓頭鷹鄂圖曼帝國的殞落(立體)

貓頭鷹出版授權使用

簡介

《鄂圖曼帝國的殞落: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中東》敘述1914年到1920年間,奧斯曼帝國(為此書說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為忠於原文音譯,土女慣用奧斯曼帝國)從衰落、捲入一戰到亡國間所發生的事情。不以任何一個戰線的視角看待這段歷史,並且忠於確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透過書信、日記以及訪談記錄,完成一本完整的中東戰線傑作。本書獲得經濟學人2015年度選書、紐約時報書評2015編輯選書、亞馬遜200人5星推薦。

作者

尤金.羅根(Eugene Rogan),1964年生。牛津大學安東尼學院中東史教授。著有《阿拉伯人:一段歷史》(The Arabs: A History),此書獲得2009年《經濟學人》最佳選書。其他著作包含《鄂圖曼帝國的晚期疆界》(Frontier of the State in the Late Ottoman Empire)、《巴勒斯坦的戰爭:1948歷史改寫》(The War for Palestine: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1948)。其中,《鄂圖曼帝國的晚期疆界》、《阿拉伯人:一段歷史》皆有獲獎。而目前有中文版本的著作僅有本篇主角——《鄂圖曼帝國的殞落: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中東》。搶先預告《阿拉伯人:一段歷史》中文版將在2017年由貓頭鷹出版社推出,正式中文譯名為《阿拉伯史五百年》。


 

土女初見作者尤金.羅根

羅根老師

羅根老師一開始就相當興奮,對每個問題都能侃侃而談至少5分鐘。倒是提問的編輯們卻因為緊張而僵硬,倒也不是害怕開口,而是怕問的問題不夠好。土女雖然念了土耳其文,可是對該地區的歷史知識還有很多加強的空間,許多歷史細節,只能透過課堂和網上能看得到的零碎資料拼湊起來。但對一個歷史外行人來說,要區分事實真偽與中立度就萬分困難。好在羅根老師的書都整理好了。裡頭的史料、書信、文獻,全部都以「真相」為出發點,重現了1914-1920在中東世界的歷史。

「我的書第一次被翻成中文,而且是繁體!這讓我相當興奮。我猜能被翻譯成中文的原因是,在東亞,可能也和我們有相同的情況;在看一戰歷史、或是世界歷史,都難免從西方角度切入觀點,因為媒體、因為通用的語言」

羅根老師認為在東亞,世界史觀可能也有這類的角度問題。政大土文系一向使用土耳其原文史料和知識教學,提供有別於主流立場的觀點可做比較。但是若無類似的接觸機會,很容易受到主流意識的影響,甚至是因為刻板印象去選擇性地接收訊息。所以羅根老師講「補足視角」與「追證據」,才能使各方信服。

 

人生轉角處

「選擇走上這條路,一方面是因為興趣,另一方面我覺得這是我的家族責任」

對於羅根老師的個人經歷,土女十分感興趣,訪談前就調查過他的背景。大學主修經濟,人生突然轉彎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但為什麼呢?像土女就常常被問為什麼要念土耳其文,何況羅根老師一開始念人人看重的經濟?他也坦承念經濟的時候,老想著完成學業後就是從商變富翁,「畢竟我們家就都是商人」。在經濟系時表現並不是特別突出,卻也沒想過要轉換跑道,但是在申請研究所時卻轉而選了歷史研究所。

原來一切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因為家裡經商的關係羅根老師青少年時期幾乎都在黎巴嫩的貝魯特和埃及開羅度過。

本書的前言提到了他的舅公死於「恰納卡萊之戰(Çanakkale Savaşı)」,也就是其他史料中的「加里波利之戰(Battle of Gallipoli)」。舅公當時19歲、蘇格蘭人,1915年5月被送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場。直到2005年老師前往加里波利時才知道舅公的故事,在造訪公墓的路上看見另一座紀念土耳其人的紀念碑,同個時間,同場戰役,土耳其軍人死亡的人數遠超過蘇格蘭軍團,但是直到那一刻,他都未讀過任何英文史料說明過這件事。

土女透過學習土耳其語與土耳其歷史,早已耳聞奧斯曼帝國在該場戰役死傷慘重。2015年恰納卡萊之戰100周年紀念活動也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過。所以說若不是有這一點緣分,看到不同的史料,也許很多歷史就這樣在不完整的訊息下成為一種單方面的事實了。

Gallipoli Peninsula, Turkey

 

川普?希拉蕊?

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受到全世界關注,因為一場候選人辯論會,上韋氏辭典查詢「lepo」這個字的人數瞬間暴漲。

韋氏辭典(Merriam-Webster)還在Twitter上發出這則推文。

在辯論會裡面出現的字其實是「Aleppo」,而不是「a “lepo”」。有在關注中東局勢與土女時代的各位,肯定知道阿勒頗(Aleppo)是敘利亞的一座城市。2011內戰開始到今天,整個城市已經面目全非。跟積極投入中東參與「伸張正義」的各國政府相比,顯然很多人對於世界還有很多一知半解的地方,才會發生這件讓人啼笑皆非的查錯字事件

一次大戰時的奧斯曼帝國戰場,在世界史中有許多細節被忽略掉,直到近年伊斯蘭國崛起、敘利亞內戰爆發才又被重新提起。而這本書中,鉅細靡遺地告訴我們,為何直到今天各國依然對穆斯林感到恐懼或排斥、又為何今天會有所謂的「反恐戰爭」。西方世界從以前到現在是如何「想像著」穆斯林與聖戰呢?聖戰跟一次大戰的關聯也在書中有明確的解答。

至於作為一個中東學者,會支持哪位總統候選人,羅根老師說:

「我是狂熱的希拉蕊支持者。但我得老實告訴妳,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對於中東問題的立場以及態度不會有太大改變」

 

民族主義

土耳其共和國為何到最後只剩今天的小亞細亞?1919年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登陸薩姆松(Samsun)發起革命之前是奧斯曼帝國的軍人(延伸閱讀:凱末爾略傳-革命之路),大力在共和國推動民族主義與世俗主義的凱末爾,卻也曾經利用信仰的力量驅動前線士兵?

「我的朋友們說,如果土耳其國父能再更強大一點或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殞落,中東地區就不會有今天這些事。我認為阿塔圖克就是民族主義者,而就算奧斯曼帝國在當時不殞落,境內出現民族互相殘殺的問題也只是遲早的事。」我一口氣說完,「您認為呢?阿塔圖克是個民族主義者嗎?您對於民族主義的想法又是什麼呢?」

Ottoman Empire

「我明白妳的意思。民族主義雖然有凝聚力,但它同時也是排外、屏除異己的。關於阿塔圖克是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我不知道,但他當時可以說是別無選擇。」羅根老師微笑,「我覺得不用把民族主義想得太糟糕,任何思想走得太極端都不是好事」

奧斯曼帝國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多元宗教的大帝國,民族主義的強調開始分化本為一體的帝國,而戰後國境跨歐亞非大陸的奧斯曼帝國遭到列強瓜分,在各種協定中不論地區原有文化一概被強制劃分界線,當時協約國的協議,竟造成中東地區陷入戰爭循環直到今日

 

歷史是事實不該有立場

歷史學者的任務是把真實發生過的事,不帶任何立場、客觀地告訴世人

羅根老師大量使用第一手史料,沒有遺漏掉每個因為奧斯曼帝國衰亡而導致的悲慘族群故事。歷史因為立場會有不同解讀,而老師利用中性而客觀的敘述,讓我們明白了這段許多歷史課本中都被忽略的一戰戰線,並對這段歷史至今對世界各國造成的影響看得更加深刻。也期望透過羅根老師的帶領,能夠看到另一塊遺失的拼圖,理解與消弭不同視角中的對立。

奧斯曼帝國、中東、一次世界大戰歷史權威經典作!土女時代贈書活動!前往女時代臉書專頁參加!

1102%e8%b4%88%e6%9b%b8-01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