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蘇爾」之戰,土耳其、伊拉克、美國的三角習題(續)

專欄 新聞探討 時事 淺談新聞
%e6%9c%83%e5%93%a1_%e4%bf%a1-01

 

取材:美國之音、BBC中文網、中央社、路透社、法新社

JET Airmen supporting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Image 1 of 16]

目前戰況對聯軍有利

 

伊拉克和國際聯軍向伊斯蘭國(ISIS)重奪摩蘇爾(Mosul)戰役已超過一週。10月23日聯軍對摩蘇爾東北方城鎮的巴希卡(Bashiqa)發動攻擊,此地距離摩蘇爾僅9公里,守城的IS民兵用自殺炸彈、IED簡易爆炸裝置(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等方式企圖拖住擔任攻擊主力的庫德族部隊未果。激戰後,庫德族部隊宣佈取得巴希卡(Bashiqa)控制權。

另一方面,摩蘇爾的南部、西南部也有多個村莊在過去一週先後被聯軍奪下,ISIS除了收縮防禦圈,也如預期般使出人肉盾牌等殘暴策略,失守據點前還不忘焚燒物資,利用「焦土戰術」使戰場環境更加惡劣複雜。

 

土耳其在摩蘇爾戰役中大量使用由以色列提供升級套件的M60A3戰車

土耳其在摩蘇爾戰役中大量使用由以色列提供升級套件的M60A3戰車-筆者製作

 

 

美國有條件背書

不甘寂寞的土耳其「應邀」出手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10月23日抵達伊拉克北部城鎮埃爾比勒,與庫德族商討進攻摩蘇爾局勢。在此之前,卡特先後到安卡拉和巴格達協調戰事。卡特稱與土耳其達成共識,同意土耳其參與有限度的軍事行動。但他強調需要尊重伊拉克主權,最終決定權在伊拉克手上。

但土耳其顯然「不甘寂寞」太久。就在卡特和庫德族碰面的10月23日,土耳其總理葉德仁(Binali Yıldırım) 便宣布,應庫德族部隊請求火力支援,土國在爭奪巴希卡戰役中也派出戰車和砲兵,協助驅逐 IS 部隊。土耳其先前就在巴希卡鎮東北方20公里的高地組建營區,訓練出3000名聯軍官兵,這回「打蛇隨棍上」,小試身手並獲得成功後,土耳其政府對伊拉克放話:「伊拉克的叫喊對我們一點都不重要,你應該知道我們會走自己的路。

啞巴吃黃蓮的伊拉克政府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和伊拉克總理阿巴迪(下圖)曾在會談時談到土耳其想「助拳」一事,不過阿巴迪維持一貫「不買單」的基調,他向卡特表示:「我們知道土耳其人想參與其中,我對他們說一聲謝謝,但這場戰爭我們伊拉克人能處理,解放摩蘇爾和其他領土的將是我們伊拉克人。」

Haider al-Abadi

面對阿巴迪的要求,土耳其置若罔聞,土國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不希望什葉派民兵攻進摩蘇爾(居民多為遜尼派穆斯林,與IS同派),報復性的舉動會激化衝突。」土耳其和伊拉克政府分屬穆斯林不同教派,長期以來便關係緊張。土耳其在巴希卡駐軍、訓練反IS的戰鬥人員這檔事,不斷被伊拉克視為對主權侵犯的舉動,多次要求土軍撤離卻被拒絕。如今土耳其不但出兵還對伊拉克指指點點,伊拉克政府想要反擊卻只能嘴巴說說。

持續內鬨,美國選擇睜一眼、閉一眼

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告訴法新社記者:「伊拉克和土耳其關係緊張,公開拌嘴的情況已經失控,我們將確保這些緊張不會製造混亂,使得軍事行動蒙上陰影」。另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警告,在最壞的情況下,伊拉克與土耳其的口水仗可能挑起兩國間的軍事衝突,同時引發各方武裝力量混戰,一旦摩蘇爾城破,什葉派民兵將一舉湧入,這會有甚麼後果將無法想像。

Ash Carter - Caricature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出訪土耳其時就表達立場:「我們告誡土耳其政府,口舌之爭打得越激烈,各方武裝力量就越活躍。雖然美國不反對土耳其參戰,不過很可能給「其他組織」有藉口和正當理由在這場戰役中增加複雜性。五角大廈也警告:「放任單邊行動可能會導致伊拉克與土耳其、什葉派民兵與土耳其爆發衝突。」這絕非美國樂見,不過現階段只能道德勸說。

美國在戰前已出面與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和庫德族武裝達成協議,要求他們不進入摩蘇爾市區。因為什葉派民兵先前被指控在去年收復提克里特(Tikrit)的作戰行動中對城內的遜尼派民眾施暴,此地是伊拉克強人海珊(遜尼派)的故鄉。法新社分析,由美方出面保證伊拉克政府軍在戰役中的主導地位,將是避免重蹈提克裡特覆轍的關鍵。美國政府還擔憂,與埃爾多安的爭吵可能弱化伊拉克總理阿巴迪的影響力,使處境困難的阿巴迪在國內面臨更大困難。阿巴迪在伊拉克的國內面臨來自強硬派嚴峻挑戰,這其中包括前總理努里.馬利基(下圖)。他領導的什葉派政府被批評長期漠視伊拉克國內佔少數的遜尼派庫德族人,造成族群關係緊張。ISIS就是在馬利基執政期間攻下摩蘇爾,自此開始南下長驅直入一度進逼到巴格達城外80公里,迫使伊拉克總統撤換馬利基,當時一度引發政爭,後來在美國強力介入下才讓馬利基去職讓阿巴迪組閣。

 Nouri Al Maliki, painted portrait DDC_9509

 

小結

摩蘇爾戰役已持續兩週,伊拉克和國際聯軍的進展也從一開始的勢如破竹,逐漸變成短兵相接;拜網路、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不少戰鬥畫面登上媒體呈現外,「聯軍」之間的內鬨也是媒體關注焦點。

翻開歷史,三國演義中的「18路諸侯討董卓」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對照,討董卓如同現在聯軍攻打摩蘇爾城內的IS一樣,都是「解救百姓的義舉」。但董卓能夠全身而退,除了呂布的赤兔馬和方天畫戟,諸侯間的猜忌和不合更是失敗關鍵。土耳其和伊拉克彼此爭吵不休,這是內耗;土耳其大方地幫助親土的庫德族部隊攻城掠地,出自利益上的彼此契合(土耳其和庫德族的矛盾其來有自)。或許ISIS沒有如呂布一樣能征善戰的猛將(但光是自殺炸彈也夠讓人膽寒),也沒有說客(死間)來分化聯軍。或許,IS的潰敗是時間問題,但看到對應的聯盟成員不斷上演內部衝突,各自心懷鬼胎盤算局勢的情況看來,摩蘇爾的解放日,百姓盼到會是「王師」入城還是另一群「喪屍」入侵?恐怕答案已經有底了吧!

Company assesses security during patrol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