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聯合電子報、中時電子報、BBC中文、TRT土耳其國家廣播公司、法廣RFI、Cumhuriyet
歷史情結,土耳其「重申」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的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8月23日舉辦的「克里米亞平台峰會」成立一週年之際發表視訊演說,他表示:「支持透過和平方式為目的捍衛克里米亞建立的平台。」而且強調土耳其不承認非法吞併克里米亞且「基於國際法的要求,克里米亞不僅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半島上的克里米亞韃靼族/塔塔爾族(Kırım Tatarı;同為突厥族語系)同胞而言,土耳其也同樣關注」。「克里米亞平台峰會」是烏克蘭主辦的一個國際協調機制,主旨希望引起全球對俄羅斯在2014年非法吞併克里米亞的更多關注。演說內容完整版如下,可透過自動翻譯來查看:
對於克里米亞(土耳其文:Kırım),土耳其可以說「點滴在心頭」。1853-1856年的奧斯曼帝國與英、法、薩丁尼亞王國(今日義大利前身)與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半島爆發「克里米亞戰爭」或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南丁格爾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最終俄軍戰敗但還是保住克里米亞半島(該地在1700年即脫離奧斯曼帝國的控制,1783年被納入俄羅斯版圖)。
1954年,時任俄共第一總書記的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贈送」給烏克蘭,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實質獨立後,克里米亞成為烏克蘭轄下唯一的「自治共和國」,最大港市塞凡波(Sevastopol)屬烏克蘭直轄,俄羅斯也與烏克蘭協議承租該市的港口建立海軍基地。2014年3月,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宣布包含塞凡波在內的全區域將舉辦「獨立公投」,投票率80%的選票中有97%表態要脫離烏克蘭,並「重回」俄羅斯的懷抱中,自此即埋下至今日俄、烏戰爭的種子。
土耳其基於歷史、地緣政治的因素,在2014年即表態「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俄羅斯也認定土耳其「承認事實」(因為早在400多年前這裡就不再屬於土耳其控制的範圍),現在的俄羅斯是希望土耳其持續做好「中立調人」的角色,創造更多的「利益」避免安卡拉方面「見風轉舵」是其首務。
避免核災,聯合國、土耳其、烏克蘭元首會晤
俄、烏戰爭爆發後,埃爾多安、澤倫斯基兩位元首首度會晤,就當前的紮波羅熱核電站危機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共同商討對策。對於埃爾多安來說,他做到既支持基輔又不激怒莫斯科的「神蹟」表現,更多次與普丁面對面溝通,取得如糧食危機解決的實質進展。此次他與澤倫斯基的見面也不免被冠上「傳話」角色。澤倫斯基也對埃爾多安的訪問視為「強而有力的支持」也高度期待。
不過,這次的三方會談結果「沒結果」,一方面是烏克蘭就「主權」堅不讓步,二方面則是沒有「當事者」俄羅斯的代表參與其中,這樣「三缺一」自然不會有突破性的進展。歐洲諸國面對今年夏天「乾熱」引發的能源需求已「頭殼冒著燒」,面對接下來「凜冬」更是無所適從。俄、烏在紮波羅熱核電站的衝突不只是核安風險,火線上的兩端皆不退讓屢屢上演「膽小鬼遊戲」,列強間也缺乏有信任、公正的第三方出來調停危機。儘管埃爾多安已在會後表示會將聯合國、烏克蘭的意見讓莫斯科方面了解,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無法樂觀。
與以色列「全面恢復外交關係」,不拋棄「巴勒斯坦」手足
8月17日,以色列、土耳其相互宣布「全面恢復外交關係」,安卡拉當局表示恢復大使級的外交關係並不意味拋棄「巴勒斯坦」的手足們,而是要為他們爭取更多權益。同一天,數艘滿載麵粉、食用油、醫療用品、建材、衣物的滾裝船(又稱駛上駛下船,船艙內可停放拖車、卡車等機動車輛,便利於在港口直接駛下作業)從土耳其南部的梅爾辛(Mersin)開往黎巴嫩港口貝魯特,支援黎國與巴勒斯坦地區的民眾,這項行動會持續到過冬物資不再匱乏為止。
埃爾多安總統於8月23日出訪巴勒斯坦,並向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保證,改善土、以關係不影響土、巴勒斯坦的友誼、利益。外界解讀埃爾多安此舉在向巴勒斯坦的激進派哈瑪斯釋放信號,希望兩派之間能重回談判桌協商。巴勒斯坦方面不評論土耳其與以色列改善關係所帶來的影響,但也感謝土耳其的「肝膽相照」。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也撰文《How Erdogan’s diplomacy made Turkey indispensabl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評論土耳其近期在國際舞台「高能見度」的原因,指出土耳其擁有世界第六大的大使館網路系統,安卡拉得以輻輳非常積極的外交政策。土耳其不只在俄、烏衝突中取得「調解權」、修補與亞美尼亞的關係,與以色列、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在持續多年的分歧之後重新建立了連結。評論不諱言指出安卡拉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就是要轉移其國內對於通膨、箝制輿論等影響2023年總統大選的情緒,至少目前來看是成功的。
近期埃爾多安出訪行程滿檔,進入下半年,很快我們就要開始關注明年土耳其的選舉動態還有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