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中時電子報、聯合新聞網、BBC中文網、中央社、土耳其國家電台TRT
疫情是否「死灰復燃」?宰牲節是關鍵
土耳其7月11日疫情更新:確診211,981人;死亡5,344人;康復193,217人。每日確診人數1,000上下。
即使土耳其已逐步解封迎接「新生活常態」的到來,公衛專家、醫學界依然繃緊神經隨時提防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死灰復燃」的可能性。因為好不容易「齋戒月(Ramazan)」壓制下來的疫情又隨著解封緩步走升,甚至很有可能藉由7月31日開始的「宰牲節(Kurban Bayramı)」爆發新一波疫情。
根據土國當地的媒體「自由日報」引述伊斯坦堡獸醫協會長阿斯蘭(Murat Arslan)指出,他認為民眾於「宰牲節」的期間上街採購牲口,若買、賣雙方近距離接觸又不依規定戴口罩,那麼很有可能造成潛在約100萬人暴露在致病風險中。
「宰牲節」是一種穆斯林傳統文化,類似華人世界「農曆年」是個歡樂、感恩的時節,居民在這段期間會除舊布新、拜訪親友、出外旅遊;也會上市集挑選牲口宰殺,肉品除了自用也會分送給窮人(不能有金錢交易),以此確保所有穆斯林都有肉食可以享用(類似布施)。依照「古蘭經」的教義,禽、畜必須透過儀式以真主之名行之,手法必須快而準,若以現今的說法比喻就像是「現殺」的溫體肉類;隨著生活習慣、冷藏技術的精進,除了「儀式」不變,絕大部分的土耳其肉販皆能在戒律、衛生規範之中取得平衡。不過「宰牲節」畢竟是傳統的節慶,這段期間牲口市場的衛生條件就不可能維持,即使專家們苦口婆心希望老百姓能「循例」到商家直接採買已處理後的肉品,但是看起來似乎成效不彰。
衛生部2019冠狀病毒科學諮詢委員會鄂茲呂克(Tevfik Özlü)同樣表達憂慮,他認為「宰牲節」既然不能免去,應該更要講究「風險控管」在作法上,例如預約制、限制每一梯次進場的標售人數,他也對於假期間民眾到清真寺群聚祈禱認為需要控制社交距離。由此可知,土耳其對於疫情仍保持高度關注,就看民眾能否配合。
延伸閱讀宰牲節介紹專文
甩不掉的「聯合開發」案,牽動土耳其與美、俄的軍售角力
關於土耳其向俄羅斯採購S-400防空飛彈,以致美國拒絕向交付土耳其的F-35戰機,這齣軍購界的「肥皂劇」最近各自有了新進度。美國當初拉攏各盟邦做為「聯合開發」成果的F-35「閃電二式」戰機出現了大麻煩,由於土耳其航太(TAI)掌握了F-35多項部件的專利、製造優勢,造成美方拒交已完成的4架F-35戰機給土耳其,卻被土國威脅「斷料、司法訴訟」反咬一口。即便製造商想方設法要「修改套件、尋找其他供應商」仍無法避免卯上土耳其航太。美國有一句俗諺:「打不倒他就加入他」,因此有人建議不妨買下土耳其購入的S-400飛彈來作為交換條件,還可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破解俄方的系統,不過這招已被土耳其、俄羅斯打了回票。
雖然短期內拿不到F-35戰機,拿到S-400的土耳其可沒放棄「摸索新玩具」的潛力,特別是俄方宣稱該型飛彈之搜索雷達可以偵測出F-35、F-22的飛行軌跡(不開啟詢答器的情況下),美軍經常派遣戰機飛越黑海進行中東地區的武力投射,因此土軍將S-400移到位於黑海附近的默爾特(Myurt)空軍基地來收集參數。情資顯示,土耳其對於S-400追蹤隱形戰機的能力相當滿意,也頂住美國的「誘惑」(美方『出爾反爾』案例屢見不鮮)、俄羅斯的「威脅」(俄方有提出撤離技術人員要脅土國不得轉售S-400給美國,並要求土耳其釋出美軍相關電子參數也被土國拒絕),因為土耳其深知籌碼掌握充分才有上談判桌的本錢。
聖索菲亞教堂「正名」案,土耳其企圖何在?
最近宗教界的一大話題就是土耳其法院作出裁決,認定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的身份將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穆斯林的信眾將於7月24日在此舉行祈禱,美國、歐盟、俄羅斯和希臘等國聞訊都表示關切。
希臘官員表示,安卡拉當局的舉措讓土耳其倒退了六個世紀,是「對文明世界的挑戰」,俄羅斯的東正教會也表示遺憾。西方世界的觀點多認為這座紀念式的建築屬於全人類,而不是只屬於土耳其,而且「博物館是文化機構,清真寺是宗教場所」。聖索菲亞教堂建築本體在當代的象徵意義是兩種信仰之間的橋樑、是和平共處的象徵,大教堂應該保持不變。不過,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所領導的土耳其政府可不那麼認為。
聖索菲亞教堂建於公元四世紀,最初是東正教教堂,是拜占庭時代最重要的歷史遺產之一。1453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君士坦丁堡,將其改為清真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土耳其共和國首任總統(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1934年簽署政令將聖索菲亞大教堂從清真寺轉為博物館,直到2020年7月10日被土耳其的最高行政法院撤銷,埃爾多安總統即宣佈聖索菲亞大教堂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表示極為遺憾和關注,總幹事阿祖萊(Audrey Azoulay)發表聲明,對土耳其政府未經對話即決定更改聖索菲亞大教堂現狀的決定深表遺憾。她還向土耳其駐教科文組織大使表達了對此事的關切,擔心這個世界遺產的保護將受到削弱;土耳其文化界的人士也對這一更改表示不滿。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伊斯坦堡在1985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歷史區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成為土耳其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吸引數百萬名觀光客,可觀的門票收入還能帶動周遭古蹟區一起發展,如今「正名」回到清真寺之後成了普通公共建築,意味著「免費使用」,公務的預算能否支應其開銷猶未可知,建物內珍貴的古文物(壁畫、遺跡)能否不被破壞就成了焦點。
對於各國的口誅筆伐,完成「正名運動」的土耳其政府自然是反唇相譏。意識到聖索菲亞大教堂(清真寺)特殊地位也不可動搖,安卡拉當局除了表示建物仍對基督教信眾和其他民眾開放,並且再三保證所有的文物都「原址保留、不得破壞」,目前僅開放廣場祈禱,7月24日是否開放內廳舉辦祈禱則未置可否。一般而言,土耳其政府目前的舉措對內「向保守派交心表態(摸頭)」,對外「正名以外一切如常」,趁著大家焦頭爛額對抗疫情的時候強渡關山,取得穩固統治的政治資本罷了。
最後更新台土相關資訊,新任土耳其駐台代表貝定可(Muhammed Berdibek)已於7月9日與妻子一同抵台,在完成台灣政府的隔離規則後上任,更多相關介紹可見中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