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不平靜,2016年12月以來無數次的攻擊事件,土耳其再度陷入混亂。不少專家和評論都指出,雷納夜店恐攻案代表著土國社會最深層的一道分歧,在埃爾多安執政下,世俗化與伊斯蘭化之間的裂痕正逐漸擴大。因應層出不窮的亂局,土耳其國會決議自1月19日起,再次展延國家的緊急狀態期限3個月。…
新聞探討
歷經6個年頭,戰火持續4年不曾停歇的敘利亞第二大城阿勒坡,終於在12月22日被敘利亞政府軍「收復」,至少有3到5萬名平民、反抗軍的武裝人員撤離該城。阿勒坡原本有230萬人口,是敘利亞工業與金融中心,也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名城。但自從捲入各方勢力交戰、戰況陷入膠著以來,死傷慘重,成為敘利亞內戰的指標。…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11月20日在專機上透過土耳其媒體放話,稱土耳其沒必要「不惜一切代價」加入歐盟,完全可以轉身向東,去尋求加入由中國與俄羅斯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
翻開歷史,三國演義中的「18路諸侯討董卓」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對照,討董卓如同現在聯軍攻打摩蘇爾城內的IS一樣,都是「解救百姓的義舉」。但董卓能夠全身而退,除了呂布的赤兔馬和方天畫戟,諸侯間的猜忌和不合更是失敗關鍵。…
土耳其空軍大舉轟炸阿勒頗東邊幾處庫德族工人黨的地盤,IS如果這時往西逃竄進入此區,勢必對局勢更雪上加霜,ISIS會為了求生而和庫德族、土耳其支持的敘國反抗軍地盤拼個魚死網破,一向以代理人姿態間接介入敘利亞內戰的土國軍方不排除會和ISIS直接交火。 …
土耳其在東西兩大強權插手區域政權環境下,還有多少籌碼能用?土耳其是否會因為收到俄羅斯的「經濟善意」而放棄敘利亞危機中的立場?土耳其、俄羅斯彼此間的親善是在對應本身的盟邦、潛在戰略敵人上增加籌碼。美國、歐盟之間對於敘利亞問題的價值理念不同、又對於決心恢復其大國地位的俄羅斯左支右絀。正好給埃爾多安、普丁表演的機會。…
7月15日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後,土國和歐盟、美國關係一直都非常緊張。西方國家對於土耳其政變後的「大整肅」不以為然;土耳其則認為西方國家「管太多」。此外,土耳其認為歐盟對於該「買單」的議題做出正面回應;另一方面,土耳其希望美國引渡傳教士居倫。不過,西方列強對於土耳其的要求都使出「冷處理」。…
標準普爾、穆迪土耳其的主權評級由原先的Baa3降至Ba1(垃圾債券)級別;政變結束後的「大清洗」讓教育系統受影響,如何重組並提升教育水準,也在考驗土耳其政府的智慧。最後,「政治影響經濟」是硬道理,土耳其擺脫和以色列、俄羅斯交惡的窘境後,最近又栽進介入敘利亞的內戰中,除了軍費支出,土耳其還得面對國內外的伺機而動。保障境內所有人的「安全」,也關乎土國經濟遠景。這點,恐怕是除了穆迪敲響警鐘之際,土耳其自身該有的認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