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斯坦堡不过几天,
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这道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回答的题目却已经被问过许多遍。
要说对土耳其的第一印象,大概是据说能带给土耳其男人力量的落腮胡,以及土耳其女人撒娇时频频噘嘴的可爱模样。在我小心避免冒犯尚未熟悉的文化、同时尽可能诚实表达看法之前,几乎是每一个新认识的土耳其朋友,都会像还没学会害羞的小孩,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紧盯着我两只眼睛。后来才知道,原来「孩子气」是土耳其人的民族特征之一,在伊斯坦堡人身上特别明显。他们单纯、热情,并且对来到伊斯坦堡的新事物充满好奇。
我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有对伊斯坦堡的逐渐认识而改变。
记得刚下飞机的时候天还没全亮,颜色是让人提不起劲的灰蓝。我坐在接驳车上,往沿途经过的旧城区看过去,被夜灯由下往上照射的一座座礼拜堂和清真寺,只看得见橘色粉彩的轮廓,还有向博斯普鲁斯海峡无限延伸的金黄色天际线。假设每个人的感官在最小单位时间内只能接收一定量的美,那么伊斯坦堡就是挟带她所拥有趋近最大值的美直接向毫无防备的我袭来,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我永远来不及,也无法完整感知的身影将我收服。留下忙于将眼前所见都一一收编眼底,而无法顺利呼吸的我。
皮夹在地铁站被扒走,不仅没让我对伊斯坦堡的印象打折扣,反而让我对她的背景更感兴趣。
伊斯坦堡人口大约一千四百万,相当于台湾的五分之三。世界人口排名第七,是所有中东和欧洲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过去几年人口成长最快的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接踵而来的种种社会、治安问题。但这也使伊斯坦堡具备优势,她文化杂揉的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无可比拟,一条街区就自成一个世界。
伊斯坦堡常常被拿来和有「小土耳其」之称的柏林比较,原因在于伊斯坦堡局部地区近几年的快速仕绅化。以及战后柏林境内,影响力日益壮大的土耳其移工第二代、第三代。
两座城市的外貌虽然由于历史经历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底下的脉动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表现在丰富的夜生活文化上:Cafè Bar、各种类型的音乐表演,还有一个比一个酷的、跑也跑不完的派对。柏林在她表面井井有条的德国秩序下,蕴藏暗潮汹涌的生命力,是时下每个欧洲年轻人、艺术家的圣地;伊斯坦堡同样吸引了无数来自中东国家的艺文界新星,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活力。只不过比起柏林,仍在迅速发展的伊斯坦堡更具生猛的野性。
因此有人这么说:
伊斯坦堡是中东版的柏林,只不过柏林在序中有乱,伊斯坦堡则在乱中有序。
土生土长的伊斯坦堡朋友则要我在后面加上
THEY CALL IT CHAOS, WE CALL IT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