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当地时间:
安卡拉天气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当地
时间

奥斯曼风2D手绘美学:细密画“Minyatür”


*2022年5月更新(持续中尚未完成)

 

“Miniature”(迷你事物、袖珍画像)通常用来指日常生活可见事物的袖珍版。这个字源自拉丁文“minium”;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绘画技术中,“minium”原是用来装饰手抄本书所用的红色涂料(含铅)。

现在土耳其用“minyatür”(唸法:敏-呀-吐)称呼这些装饰,但这个字其实是19世纪时从法文借来的。在奥斯曼时期,“minyatür”被称作“nakış”或是“tasvir”。这两个字在阿拉伯文中代表“装饰物”和“表现”的意思。而9到17世纪间,以波斯文化为基底、混合中式和欧式的新艺术,经由阿拔斯王朝、蒙古人、萨法维王朝以及塞尔柱帝国,在中亚和中东地区迸出了火花,透过奥斯曼帝国的传承,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土耳其传统艺术。

以下是从帖木儿帝国时代(左)和16世纪伊朗诗集中的画作(右)

Kamal-ud-din Bihzad - Construction of the fort of Kharnaq

Divan von Hafiz

不过可别以为“minyatür”就都是尺寸很小很小的绘画,事实上称他为“袖珍绘画”或是“细密画”真正的意思是说他可以把很多东西通通“缩小”容纳进一幅作品中!也就是说跟那张画的尺寸没关系!是他那种风格是容纳了许多进去一张画里,所以让他“袖珍了”。

 

奥斯曼袖珍细密画艺术(Osmanlı Minyatür Sanatı)

奥斯曼时期的细密画手法和欧洲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除了大小有差异外,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土耳其的袖珍画没有用欧洲绘画的传统透视法,而是用了平行或是垂直的透视法。”当代的细密画师Şermin Ciddi说,“其他特点包含:没有立体感没有呈现物体或人物的影子、光线及侧面,而仅是加深了画像的轮廓。”

虽然听起来都是有点负面的特色,但避开了西方绘画技巧,也给予了土耳其袖珍绘画一些自由-垂直的透式法能够把不同时空的事件同时描绘出来。“在西方艺术中,单描绘一朵被放在瓶子里的花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在东方艺术中,每一件艺术品背后一定要有故事!”袖珍画师Bülent Özgen说,

“袖珍画的这种技巧,以前被用来描绘可兰经手抄本里面那些富有诗意、深意的故事,看起来像神话的元素让这些作品增加了许多色彩,但经专家分析,这些我们曾经以为是神话的画像,其实是真实历史事件。”

Sarayi Album 10a

闻玫瑰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东方与西方艺术

让东西方艺术有所差别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除了透视法的使用上不同外,欧洲绘画通常描绘同一时空中事物的真实形貌和细节;东方艺术则是为了呈现“神”眼里的世界而神一眼望来,便能捕捉到这世界的所有事情。因此西方绘画可能被视为异端。可兰经中,穆罕默德曾说过:“天使们不会进入挂著狗的画像的房子里。”而众所皆知,视觉艺术在伊斯兰权威下曾经也被禁止过。

另外一个在土耳其细密画像中的重要元素,就是生动的色彩。许多英文中的颜色的字词也源自东方:crimson(绯红色)源自阿文、azure(天蓝色)源自波斯文、turquoise(绿松色/有人当作土耳其蓝)则源自土耳其。这些强烈的颜色使奥斯曼的袖珍画像和其他的绘画也有了区隔,这些颜色甚至不像是现实中能看见的颜色-而是透过神之眼所看到的颜色-这也是为什么在奥斯曼绘画中出现的人事物,常让人觉得有许多相似部分的原因。

OttomanJanissariesAndDefendingKnightsOfStJohnSiegeOfRhodes1522

1522年罗德岛战役

金字塔顶端的艺术

在奥斯曼细密画常被用在装饰宫廷用的手抄本中,描绘了苏丹们的日常生活和许多政治场合。从重要战争(上图:1522年罗德岛战役)到登基仪式,甚至连皇家动物园新进动物这种事件也被描绘下来。袖珍画师Şermin Ciddi的作品主要针对奥斯曼时期被描绘的经典人物:苏菲教派大师鲁米(Mevlana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Evliya Çelebi建筑师锡南/希南和苏莱曼一世。以及重要城市风景,城市包含锡瓦斯(Sivas、阿马西亚(Amasya、孔亚(Konya)、开塞利(Kayseri、艾迪尔内(Edirne、马尔丁(Mardin和伊斯坦堡(İstanbul)。这些风土民情的描绘是奥斯曼细密画的传统风格,让我们知道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有多富裕伟大。另一个细密画师Bülent Özgen的作品则聚焦在拜占庭、奥斯曼和共和国时期的细密画,他也完整继承了这项技术。

MimarSinan-Detail

建筑师锡南/希南

细密画技术的持续更新保证了当代艺术的生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罕帕慕克在1998年出版的《我的名字叫红》一书中谈到许多奥斯曼时期细密画师的故事,也让国际注意到了这项艺术。“真的,自从他的书出来之后,对袖珍画像产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Ciddi说,“但同时,要每个人维持并发展对这项技术的兴趣也很困难。它需要想像力、对历史的崇敬,以及对描绘历史的艺术有极高的理解力-而这些是需要时间去耕耘的。”Ciddi自己的作品常常被展示在国家电视台(TRT),给那些对流行音乐和Instagram更熟悉的年轻世代上上历史课。而Özgen则认为他的作品是为后代留下纪录。“袖珍画像不是用来挂在墙上的装饰品,”他说,“它们是为了纪录历史而作,所以我们的子孙可以真正看见我们的生活并理解我们。

Şermin Ciddi的官网

Bülent Özgen的官网

资料来源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