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德族工人黨宣告解散 埃爾多安與馬克宏「指尖情」

專欄 新聞探討 時事 淺談新聞

取材:聯合電子報、中時電子報、TRT土耳其國家廣播公司、安納多魯新聞社、新華網國際在線、BBC中文網、BBC Türkçe、RFI

庫德族工人黨宣告解散,和平的土耳其到來了⋯嗎 ?

5月12日,庫德族工人黨(PKK)正式對外宣告解除武裝並宣布解散,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刻,半個世紀以來持續的對立終於落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表示這是「邁向無恐怖主義土耳其的努力新階段」,土耳其政府也在積極監控這項承諾是否兌現,不僅是PKK主支,旗下的各派系分支也必須解散。各個政黨領袖也紛紛發表支持以和平且民主、制度化的方式來迎接這個決定。

時間前推到3月1日,庫德族工人黨的精神領袖奧賈蘭(Abdullah Öcalan)軟禁的監獄中發表聲明,宣布工人黨結束與土耳其政府的武力對抗,並在5月12日宣布解散。奧嘉蘭在5月12日的聲明中表示:「PKK是土耳其建國以來最長、最全面的叛亂與暴力行動組織,PKK能夠獲得支持並壯大,是由於民主政治管道被封閉所導致」。他指出:「庫德族長年以來追求的民族身份認同議題,唯有透過充分協商自由表達與建立認同,才能實現持久且和諧的關係」。面對現實軍事條件,PKK處於弱勢,這也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庫德族工人黨在土耳其境內製造恐怖攻擊世界時有所聞,例如近年伊斯坦堡獨立大街爆炸案、安卡拉的土耳其航太集團挾持員工與汽車炸彈案,導致土耳其軍警不斷加強控管與反擊強度。不過放下武器不代表就此放棄,而是由武裝轉向政治。另外其實長久生活在土耳其的庫德族群雖然一樣有身份認同意識,也不贊同自己人進行武裝衝突,媒體報導庫德族工人黨解散的消息後,土耳其東南部庫德族大城迪雅巴克爾(Diyarbakir)以及周圍地區的居民上街慶祝「和平」真正到來,這些地方遭受過不少大大小小的衝突,不僅沒有改善庫德族的現況還造成無辜傷亡,被歐盟、美國、北約、聯合國列名在「恐怖組織」。

Kurdish PKK Guerillas (20055859313)

雖然整體來說是個好事,一般民眾對於實際上裁軍跟民主方面的和平進程還是有疑慮的,尤其是多年來主政的埃爾多安還有正發黨,將PKK視為非常可惡的恐怖組織,現在突然間要進行和平進程,埃爾多安的支持者們也需要適應。另外因為奧賈蘭釋放的善意,埃爾多安有讓步回應的壓力,包含改善奧賈蘭的待遇或是特赦,讓他能親自主導,落實這個和平進程,或者是因為反恐理由而被逮補的政治犯還有解除武裝後的工人黨人,應該要重返社會。

庫德工人黨的聲明裡有一段提及《洛桑條約》與1924年版本《土耳其憲法》,引發區域問題研究專家們憂慮,土耳其人跟庫德人對《洛桑條約》的看法不同,雖然他們不反對土耳其領土主權完整,但是他們介意庫德族是否被承認,在1924年版本的《土耳其憲法》把1921年版本中的庫德族廣播、教育與地方行政的權利還有承諾被消失。土耳其現行法規不允許學校教庫德族語,日常生活的傳承傳統文化、舉辦節日慶典也都有限制,庫德族即便在土耳其內生活但仍然有歧視。「否定以及消滅庫德族」是庫德工人黨出現的原因之一,倘若持續在土耳其境內未能同享平等權利,庫德運動轉為政治或者是某種理念活動,更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地區的穩定性。目前敘利亞以及伊拉克這幾個有庫德族活動的國家都已經算承認庫德族的存在跟權利,希望土耳其政府與工人黨「好好談」,別破壞了區域間的和諧。埃爾多安表示已經與鄰國討論留下的武器問題。

土耳其商界則認為若能呈現「無恐怖份子」的土耳其,對經濟是正面效果,不只是東部與東南部的發展,跟敘利亞還有伊拉克的投資也能有所進展,畢竟投資人最重視的就是安全與穩定。

新一輪俄、烏停戰談判在伊斯坦堡舉行,僅達成換俘的成果

5月15日,俄羅斯、烏克蘭雙方代表在伊斯坦堡展開新一輪的停火談判,在俄羅斯總統普丁缺席、美國川普總統「沒來蹭」的因素(如果普丁有到,川普必到)下,交戰的雙方協商停火無果,僅有交換千名俘虜的協議。

目前戰場的態勢是俄羅斯占了上風,因此對於停戰談判享有主動支配的權力,加上出身KGB的普丁相當善於「PUA(Pickup artist)」利用心理操控或情緒勒索來影響他人,達到控制或獲取利益的目的。能夠掌握川普、也掐住演員出身的澤倫斯基兩人的表演慾望。

詭異舉措,埃爾多安與馬克宏「指尖傳情」何意?

經常搞外交的朋友應該知道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長期「不對盤」眾所周知,兩人於5月16日一同出席在阿爾巴尼亞舉行的「歐洲政治共同體(EPC)」峰會,場邊關注到兩國元首一個不尋常的互動,只見埃爾多安緊抓馬克宏的中指不放、時長約10秒鐘,尷尬的畫面曝光後引起熱議。兩人互動過程中埃爾多安始終坐著,馬克宏則站著。由於埃爾多安緊抓馬克宏的中指不放,加上他面無表情,讓這段話題性十足的影片引發網友討論,有人認為埃爾多安可能藉由肢體語言,向馬克宏展現主導地位,是一種細膩的權力展示。

這次「指尖傳情」完全蓋過「歐洲政治共同體(EPC)」峰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有出席)的新聞效果。行為學家指出:「馬克宏與美國總統川普有很獨特的肢體語言運用,這次馬克宏試圖透過把手放在埃爾多安肩膀上建立心理優勢,象徵著法國想掌握節奏希望土耳其配合。埃爾多安並沒有讓他得逞,透過緊握住馬克宏的中指不肯鬆開,最後再冷笑以對展現土耳其選擇抗拒。藉此化解馬克宏想展現自己的主導地位」。多年前,馬克宏關於法國激進穆斯林所製造的問題言論就曾惹火埃爾多安,要馬克宏去檢查大腦,嚴厲批評法國縱容對伊斯蘭先知的諷刺漫畫。兩國在愛琴海、外高加索(雙亞衝突)、利比亞內戰、俄烏衝突等議題的看法也是南轅北轍。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