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暄古
土耳其的傳統音樂稱為Türkü(念作:土庫),類似我們的民謠,大多數的Türkü其實是佚名的民間詩譜上各種曲調被人傳唱的作品,少數也有非佚名的詩被傳唱。這些民謠表達了當時土耳其人的悲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歡樂及世界觀。不禁讓人聯想到古代詩詞,同樣是藉由字詞表達感受!
莫問客從何處來-即使Türkü已經成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我們並無法得知它最先從何時開始出現,但它就這樣被我們代代相傳保存下來,並隨著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而在結構及內容上稍做改變。
Türkü的分類
Türkü依照曲調、主題及結構三個方面來區分,以下就按照這個順序介紹:
-
曲調
(一)、無節拍的(Usulsüzler):也稱為uzun hava,直譯是長的空氣,但這裡指的是民謠開始歌唱前,醞釀較久的一段很長的前奏。
前奏大約有一分多鐘,之後才開始演唱
(二)、有節拍的(Usullüler):也稱為kırık hava,直譯是破碎的空氣,有明確的節奏。
-
主題
根據不同場合、用途或歌曲內容來分:
(一)、搖籃曲(Ninniler)
(二)、兒歌(Çocuk Türküleri)
(三)、歌頌自然(Doğa Türküleri)
(四)、歌頌愛情(Aşk Türküleri)
(五)、歌頌英雄及勇士(Kahramanlık ve Askerlik Türküleri):用於戰爭、遷徙、攻擊等事件上,曲調較為激昂。
(六)、儀式(Tören Türküleri):例如:指甲花之夜、訂婚及婚禮等。
(七)、工作(İş Türküleri):有點像客家採茶歌,是一群人在葡萄園或田裡工作時唱的。
(八)、對唱(Karşılıklı Türküler):歌曲內容不限,主要為兩個人互相對唱。
(九)、輓歌(Ölüm Türküleri)
(十)、舞蹈風民謠(Oyun Türküleri/oyun havası)
-
結構
民謠原本是由詩譜曲而來,因此稍微向大家介紹詩的格式:一首詩由數個段落(bent)組成,而一個段落(bent)裡有一到四行的詩句(diza)組成。
這裡由結構來分的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主歌(bent)第二部分為副歌,稱為bağlama或kavuştak。
參考資料:Edebiyat Öğretmeni、Türk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