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 : 聯合新聞網、新華網國際在線、中央社、BBC中文網、維基百科
土耳其 vs 美國:雙方再次因「耶路撒冷」使館問題互槓
美國國務院2月23日宣布,駐以色列大使館將於2018年5月就從特拉維夫(Tel Aviv)遷到耶路撒冷,為了節省開支,在耶路撒冷的美國領事館現址將直接升格為新大使館。此舉再度引發穆斯林國家高度不滿,尤其是「當事者」巴勒斯坦,以及剛剛才跟美國「重修舊好」的土耳其,兩國不約而同譴責美方「公然挑釁」、「破壞和平」;但身為川普政府「大金主」的以色列則表示歡迎。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美國以耶路撒冷為大使館的這一天起,將會是以色列人民的大日子,謝謝川普總統的領導與友誼」。
巴勒斯坦高階官員艾瑞卡(Saeb Erekat)譴責美國此舉是「公然挑釁」。他說:「這讓我們再次確認我們的立場,美國政府已成為問題的一部分,他們(美國)對這裡的情勢完全不在乎,所謂的解決方案無法改善問題,反而成為我們的問題。」
土耳其外交部批評美國不僅無視聯合國和伊斯蘭合作組織(OIC)反對,凸顯美國堅持要破壞和平。發言人對記者表示:「華府的決策令人憂心,土耳其政府當局絕對與巴勒斯坦站在一起」。
前情提要:看「耶路撒冷」的爭端中,土耳其的角色
土耳其vs亞美尼亞:和平協議,亡矣
3月1日,亞美尼亞總統辦公室發布消息,根據議會的決議,總統謝爾日·薩爾基相(Serzh Sargsyan)宣布廢止與土耳其在2009年於瑞士簽定的和平協議。聲明中提到:「亞美尼亞、土耳其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不應設置任何前提條件,如果土耳其不能正常履行對該協定的批准程序,2018年春天此協定將自動無效,現在是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了」。
亞美尼亞自1991年獨立以來一直沒有和土耳其建立正常外交關係,主因有二:
第一:土耳其對於一次大戰末期有關「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議題始終不買帳。
第二: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阿爾札赫共和國(簡稱:納卡或納卡共和國)領土爭端,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還因此在1993年關閉與亞美尼亞的邊界。
冷知識:納卡爭議
納卡全名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亞美尼亞語稱為:阿爾扎赫(Republic of Artsakh),這個地區剛好位在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交界,依照聯合國與多數會員國的「看法」,此處應視為亞塞拜然的領土;然而當地居民卻多數是亞美尼亞人,基督徒的信仰也迴異於亞塞拜然(亞塞拜然多是穆斯林),兩國自1988-1994年為了納卡已爆發多次衝突,目前與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的「邊界」是1994年俄羅斯調停後的結果。2016年,兩國再度為了納卡大打出手,並互相指控對方的軍隊「撈過界」,站在「兄弟」、「國際現實」的立場,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同一陣線,即便納卡的「實際控制權」掌握在亞美尼亞手上。
2009年10月,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在蘇黎世簽署「結束長期敵對狀態並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的協定,但遲遲未獲兩國議會批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多次表示,土、亞關係正常化與亞美尼亞在解決納卡問題上的進展是相互關聯的。亞美尼亞主動宣布「協議無效」,也間接宣布兩國的關係「沒有好轉」。
土耳其vs荷蘭:「冷戰」的關係再添柴火
同樣也是「亞美尼亞」,這次土耳其與荷蘭從2017年的「互撤大使」後,外交再度齟齬。上一回,土耳其欲派官員藉由出訪荷蘭的機會宣傳公投修憲,拉攏40萬的土國僑民支持,結果卻被荷蘭以「干涉內政」拒絕土國官員入境,兩國因此爆發外交口水戰,安卡拉召回駐荷大使,結束休假的荷蘭駐土耳其大使也被土國拒絕入境。
前情提要:土耳其、荷蘭齟齬,各取所需的暴走式外交
事發一年之後,雙方依然沒有和解的跡象,荷蘭國會決議「譴責」土耳其在一次大戰期間對亞美尼亞族群的「種族清洗」。荷蘭外交官員表示:「只要安卡拉不讓我們的大使回去,土耳其召回的駐荷蘭大使也別想回來」。對於荷蘭的決定,土耳其除了召見駐安卡拉的荷蘭「代辦」表達不滿;土國外交部發言人貝基爾·博茲達面對記者詢問「土、荷關係」時,四兩撥千斤的說:「雙方目前都沒找到解決僵局的方案,土、荷兩國沒必要絕交,代辦還是可以解決兩國民間往來基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