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更新
近年來,「朝聖」一詞常用在生活中,出現許多被稱為「一生必朝聖的XX」,以稱讚某個景點或美食。對於穆斯林來說,一生必朝聖的不是美不勝收的絕美秘境或是好吃到不行的街頭美食,是麥加的「卡巴天房」,也就是進行「朝覲」。朝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活動之一,在擁有眾多伊斯蘭教信徒的土耳其,朝覲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宗教活動,許多宗教信仰較虔誠的信徒都會竭盡所能在有生之年前往麥加朝聖一趟,而要完成這趟朝聖之旅可是要經過層層關卡呢!
朝覲( Hac;Hajj)
朝覲是指到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Mecca)進行一連串朝聖行程,也是列在伊斯蘭教義中的「五功」之一,五功包括禮拜(延伸閱讀:穆斯林每日必行的禮拜介紹)、誦唸證言、施捨、齋戒(穆斯林們的齋戒月介紹)和朝覲,是伊斯蘭教信仰者遵奉的核心。
歷史淵源
朝覲在7世紀伊斯蘭教建立後,成為穆斯林相當重要的宗教活動,但是朝覲早在伊斯蘭教建立前的「蒙昧時期(前伊斯蘭時期)」就實施了。當時阿拉伯半島各地部落為多神信仰,每年會聚集到麥加的「卡巴天房(Kaba)」附近進行朝覲,依循先知易卜拉欣/亞伯拉罕(İbrahim)和其子以實瑪利(İsmail)傳說中的經歷完成朝覲。西元630年,穆罕默德帶領首批追隨他的穆斯林從麥地那到麥加朝覲,他將卡巴天房內原本供奉多尊多神信仰的神明移除,將內部清空,獻給真主阿拉。
從此麥加的卡巴天房成為伊斯蘭教聖地,教義中對於朝覲的規範自此開始。依據伊斯蘭教義記載關於朝覲的規定,每一位健康和經濟狀況良好的穆斯林,在一生至少要朝覲一次。
朝覲時間
朝覲是有指定的日期,在伊斯蘭曆12月8號到12號之間,共5天。朝覲字面上的意思是「參與一個旅程」,可想而知穆斯林這麼重視的一生功課應該不只是去卡巴天房走一趟拍張照而已,為期5天的朝覲有著一系列的儀式要進行。
穿著戒衣
來到麥加以前,男性穆斯林要換上純白色的「戒衣(İhram)」,就是用兩條白布包裹身體,一條掛在上半身,另一條圍在下半身,雙腳則穿上涼鞋;女性穆斯林不用穿戒衣,但要穿不會遮住手和臉的長袍。不論男女都禁止抹香水、化妝、行房、理髮、刮鬍、剪指甲,更不可以爭吵、打架等行為,一切都要很平靜。
透過換下日常衣物、穿著戒衣,代表「在真主面前不論貧富貴賤一律平等」。現代各地穆斯林來到麥加朝覲前,會先在麥加附近的小鎮米納(Mina)帳篷內換裝,米納到處都是井然有序的白色帳篷,讓信徒們可以好好休息。以下是AA制作的土耳其文版朝覲圖示(下面會一一講解)
朝覲第一天行程
繞天房七圈(Tavaf;Tawaf)
換上戒衣後,穆斯林就要保持戒慎尊崇的心態迎接朝覲。第一個行程是到「麥加大清真寺(又稱禁寺,Al-Haram)」內正中央的卡巴天房,以逆時針方式繞七圈,繞行圈數是從親吻天房上的「黑石」開始計算,若因為人潮無法親吻黑石,則可以用右手指向黑石代替,規定是前三圈要說頌詞。在繞行期間不可以進食,但可以喝水。
完成後要在清真寺內進行禮拜兩次。說到朝覲,很多人最有印象的就是大批人潮圍著天房的畫面,十分壯觀。
來回山丘七趟與飲滲泉(Sa`y;Sa`i)
繞完天房,隨後要在薩法(Al-Safa)和麥爾瓦(Al-Marwah)兩個小山丘之間來回走七趟,這是在重現亞伯拉罕的妻妾夏甲為他們的兒子以實瑪利瘋狂找水的過程。到了現代,這段路都在大清真寺內部,這個儀式轉變成來回走在清真寺內的一條空調長廊上。走完之後,要飲用清真寺內滲泉的水才算完成這關。
完成後也算是朝覲第一天結束,穆斯林各自回到駐紮在米納(Mina)的帳篷守夜、禱告。
朝覲第二天行程
到阿拉法特山請求寬恕(Arafat Vakfesi)
穆斯林要在中午之前離開米納並抵達阿拉法特,要在那裏沉思、祈禱並背誦《古蘭經》,懺悔自己過去的罪過,以獲得真主阿拉的寬恕。為這裡是先知穆罕默德最後講道之處,又被稱作「寬恕丘」,當地也會有伊斯蘭宗教學者(阿訇)進行講道到日落。
睡前撿石頭(Müzdelife vakfesi)
太陽下山後,穆斯林會離開阿拉法特山到穆茲里塔法(Müzdelife,位於米納和阿拉法特之間的小鎮),在這裡進行禱告與睡覺,睡前要撿拾第三天儀式中要用的石頭。
朝覲第三天行程
向惡魔丟石頭與拒絕(Şeytan taşlama)
到了第三天要回到米納進行向魔鬼投擲石塊以示抗拒的儀式。這是象徵先知亞伯拉罕在將自己的兒子獻作犧牲時所經歷到惡魔的挑戰。穆斯林要拿起前一天收集的小石頭朝著象徵惡魔的石柱丟去。最一開始要向最大的柱子扔石頭,接著爬上加馬拉橋(Jamaraat Bridge),從那裏再丟一次,並依序向其他箸子丟石頭,每次要擲七塊石頭。由於前來朝覲的穆斯林太多,在2004年為了安全起見,將柱子替代為大牆壁,牆角下放有收集石子的盆子。
宰牲節開始(Kurban Bayramı)
這天也是伊斯蘭教另一個重要節慶「宰牲節」的開始,各地穆斯林會宰殺牛羊等牲畜,以紀念易卜拉欣和以實瑪利的故事,也是獻給真主阿拉,以展現自己的虔誠。
宰殺完牲畜,穆斯林就可以修剪身體毛髮。宰牲節為期四天,在現代土耳其人多會利用這個連假和親朋好友相聚、去度假,因此路上的交通可能會出現像台灣中秋連假返鄉潮一樣多人的情況。(土女延伸閱讀:宰牲節Kurban Bayramı)
再次繞行天房
第三天的最後一個行程是要再度繞行天房七圈。到了晚上,就回到米納的帳篷區過夜。
朝覲第四天與第五天行程
二度向魔鬼丟石頭
在第四天中午,穆斯林要在米納進行第二次擲魔儀式;第五天也是一樣要進行一次擲魔儀式,接著在日落前要離開米納前往麥加。朝覲者丟完石頭正通過加馬拉橋(Jamaraat Bridge),準備前往麥加。
朝覲結束於天房
在朝覲之旅的最後,穆斯林要進行第三次繞行天房七圈,以表示告別之意。穆斯林觸摸天房,表達祈福和告別。
現代朝覲盛事
朝覲是全世界穆斯林最大規模的聚會,也算是地表上最大規模的宗教活動,因為每年會有將近三百萬人湧入麥加,前來朝覲。在這一百年來,朝覲的人數不斷增加,每年都會傳出數起踩踏事件。為了掌控群眾和安全起見,朝覲儀式不斷改變,像是親吻黑石改成可以用指著黑石來代替,滲泉水可以用飲水機取用,還推出朝覲app,總之隨著時代專業的朝覲是有在與時俱進。
近年來朝覲的現場總是十分擁擠,每個穆斯林國家的朝覲人數是由伊斯蘭合作組織決定和分配,給各國一定配額,各國人民向國家提出朝覲申請,由國家統籌出團前往,各國會有旅行社專營「朝聖之旅」,土女網站內有紀錄1979年的朝覲,有興趣的人可看古早遊記。
通常穆斯林在完成麥加朝聖後會在姓名前面加上專有名詞,表示自己已完成這項使命,這個字的土耳其文為「Hacı」,阿拉伯文則為「Hajji」,像是位在伊斯坦堡的兩百年軟糖店「Hacı Bekir」就是一個例子喔!
而麥加與麥地那這兩個城市是伊斯蘭教的聖地,距離30公里內禁止非穆斯林人士進入(申請沙烏地阿拉伯簽證時,簽證會註記個人信仰,以辨別穆斯林及非穆斯林。)有西方的回教徒悄悄地拍攝朝覲的真實過程。朝覲對穆斯林來說是表達團結及順從真主的一種展現,而這趟朝聖之旅除了是一趟閱歷豐富的旅行,也讓自己達到洗滌心靈,呼應了朝覲所謂參與旅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