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訪問】耕耘現代土耳其語言教育 海峽大學高材生紀耀凱

政大土文系 語言

*2020年6月更新

文:舒蕾、Çüen

 

系友訪問本篇介紹的是87級的紀耀凱,取得土耳其頂尖學府海峽大學(Boğaziçi Üniversitesi)的翻譯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同時也是第一位去海峽大學就讀的台灣學生,完成碩士學業後返回政大土文系任教,2014年暫別教職,前往美國攻讀語言教育博士。

紀耀凱在學生們心中,是一位善解人意、性情溫和的好老師,教學方式讓同學體會到學土耳其語的快樂及成就感;如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良好的感受與擁有成就感,是持續學習外語的重要因素。耀凱老師的風格深入淺出、教學方式多元非常有耐心,完全不藏私只怕學生一時無法吸收呀!

 

意料之外的「第一志願」    

最初並沒有想到自己會念土耳其語。高中的紀耀凱就像我們一樣對土耳其的印象停留在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及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事蹟,並沒有想到自己會進入土文系就讀。 高中時知道自己對英文深感興趣,也很喜歡日本,曾經想過要念日文系,但大學聯考的最終成績和天生想要與眾不同的個性,導出了一張不同的志願表,「前面當然填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系啦!但基本上土文系是政大的第一志願。」

陌生又熟悉的土耳其?

紀耀凱回憶起初入學時的往事,對從沒接觸過的土耳其或是土耳其語感到陌生,但某次在課堂上,老師在教唱土耳其國歌「獨立進行曲(İstiklal Marşı)」的時候,意外發覺好像曾聽過這個旋律。

「你知道嗎?感覺就好像我前世是個土耳其人。頓時覺得,為什麼那個旋律我光聽一次就記起來了,『登登登⋯登登⋯⋯』,然後我就學一次就會唱了,當然歌詞還要再記,但是旋律馬上就記起來了。」

雖然剛開始念大學時,紀耀凱沒有放棄他對英文的熱愛而雙修了英文系,大四那年以交換學生前往土耳其時,才發覺他已真正喜歡上土耳其這個國家以及文化,所以他萌生了將來繼續往土耳其相關領域發展的念頭。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當兵時曾想過其他的路,也考過外交特考,但兩次都落榜,回想起來也許是當兵狀態沒有辦法好好念書,但也說不定是上天開了另外一扇門,服完兵役後,花了一年的時間準備研究所考試,在選擇報考學校時,紀耀凱並沒有依循前人鋪好的路,選擇語言老牌安卡拉大學(因為政大與安卡拉大學之間已有多年往來,也已經有系友攻讀研究所的先例),而是選擇了土耳其數一數二的「海峽大學(Boğaziçi Üniversitesi)」,因為他認為在交換學生時已經在安卡拉待過,希望能去其他學校看看,而且要念就要念土耳其名聲最響亮、最棒的大學!海峽大學歷史悠久,是許多土耳其學子們的夢幻大學,幾乎都是第一名才可能進入的等級。

Robert Kolej (Boğaziçi Üniversitesi) (1880-1910 yılları) (LOC)

但是因為台灣並沒有學生申請過海峽大學,所以一切的申請程序都要靠自己摸索,包含需要提供的資料、申請的時程與考試資訊等等,並不容易,好在當時海峽大學的回覆非常高效率,才讓他一步步走向下個階段。

延伸閱讀:土耳其十大名校

 

破釜沈舟 海峽大學台灣第一人

2006年8月紀耀凱隻身前往土耳其參加海峽大學的翻譯所考試,應試流程是要先通過筆試後才進入口試,若未通過筆試就直接打包回家,考試前幾日他入住的由海峽大學提供的應考宿舍,當時唸書的行李都帶好了,但筆試都沒考過的話就要直接把皮箱拎回台灣,伊斯坦堡的地勢有許多山丘,拎著大皮箱走在海峽大學陡峭的道路一定很沈重,不過因為正朝著目標前進,一點都不感到辛苦。

凸顯自己的特色 順利通過口試

隔天接到通過筆試的電話,順利進入口試階段。那年是2006年,正好是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那年,紀耀凱帶著《我的名字叫紅(Benim Adım Kırmızı)》的中譯本參加口試。口試教授對這位東方學生相當好奇,除了因為少見的亞洲面孔,也沒想到原來奧罕.帕慕克在台灣很有名。口試過程中紀耀凱分享了台灣的土耳其文學作品都是由英文翻譯過來的,他想要以此為往後在翻譯所的研究主題。這讓當時的口試委員覺得很特別,靠著凸顯個人特點,順利錄取。

翻譯所日常 增廣見聞

因為在台灣時常接口譯的案子,例如接待表演團體、帶土耳其人參觀工廠,這些邊問邊學的經驗使紀耀凱產生念翻譯所的想法。他認為海峽大學的翻譯所相當不錯,但因偏向理論性,剛開始念的時候有點難以理解,而所上的同學們每個都很厲害,有各種不同背景,有曾經翻譯希臘戲劇的劇作家,有英文老師,或是曾在律師事務所負責翻譯文件的專員,看到如此豐富背景的同學,有時也會萌生自己只是個學生,總是差他們一點的想法,幸運的是同學們都相當友善,去哪裡玩、哪裡有活動都會邀請他參加,不僅是學業,在生活上也增添了許多色彩。

YaoKai4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解憂魔力

因為海峽大學旁邊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走小徑就會到海岸邊,當紀耀凱念書念得煩悶時,一個人走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邊晃邊看著海峽,再看著征服伊斯坦堡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Fatih Sultan Mehmet)所建的魯美利碉堡(Rumeli Hisarı),就會被這壯觀的建築吸引,感受他偉大的歷史意義,再轉頭望向分隔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幻想著奧斯曼帝國的種種。有時靠著城牆,望著眼前壯闊的景緻發呆,什麼事也不想,就會放鬆心情繼續為人生奮鬥。

 

政大任教與再進修

自研究所畢業後,紀耀凱在土文系大前輩吳興東老師的建議下,向時任外語學院院長于乃明女士毛遂自薦重返母系,民國100年8月回到土文系任教,加入本國籍師資陣容。 在當了老師後,慢慢的體會到自己對教育感興趣,加上教授內容又是自己喜歡的項目,樂於教學生活中,與同學相處融洽,同時也支援公企中心開放給校外人士的土耳其語課程。到了2014年考量到仍有深造機會,且想要在教育領域發展的心,紀耀凱選擇暫別政大的職務前往美國攻讀語言教育所,雖感到不捨,但希望在取得學位後能回到系上任教,並繼續為台灣土耳其語教育貢獻一份心力。

關於教育的想法

有人說:「當兵即使在一個不好的單位,遇到好的長官就會很輕鬆;但如果在一個很好、很涼的單位卻遇到不好的長官,你就會感到度日如年。」,在當兵期間紀耀凱也曾有類似遭遇,遇到相當大的低潮期,後來得到貴人相助得以突破逆境,因此經驗,讓他體悟在工作環境中,有好的主管帶領是很重要的,那作為學生,不論環境好壞,除了自身的心態外,要學的好關鍵在老師! 作為老師,以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體會教學者與學生相對的感受,化解因立場不同造成的不舒服,達成有效並快樂的教學。

對於母系的想法

水瓶座的紀耀凱喜歡母系的獨特性,因為獨一無二,土文系一定有自己的地位、市場和潛力,因此他也認為作為系友必須要好好把握這點,期待土文系可以打開自己的知名度、有自有書籍在外販售,對台灣的土語教育有所貢獻,2017年《土耳其語A1-A2:專為華人編寫之基礎教材》、2019年《土耳其語A2-B1:專為華人編寫之初級教材》正式出版。另外學翻譯的紀耀凱,也觀察到台灣對於譯名翻譯沒有統一相當混亂,也發想了土文系作為台灣土耳其語的權威,也許能統整專有名詞譯名表。

 

想對土女時代說的

佛系的紀耀凱作為學長分享,就土耳其資訊分享來說土女時代是一個好的平台,雖然說我們是念土耳其文,但光是限縮在學語言或教學有些狹隘,以前的大家就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現在土女時代藉著網路世代崛起實現了這個願望。對土女時代的期許就是持之以恆,同時也希望有接班世代傳承,回想起以前曾經有的土文系系刊,不知從哪一屆開始便沒有發行了,當年紀耀凱還因為嘔心瀝血翻了一首詩刊在上面,覺得相當有成就感呢!重新建立斷掉的事情是很不容易的。

以上內容為舒蕾於2014年5月16日訪談整理。2016年紀耀凱學長也出了首部從土耳其文直接翻譯成中文的作品《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延伸閱讀:不僅止於文字翻譯 解讀土耳其社會語言《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

You Might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