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当地时间:
安卡拉天气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当地
时间

土耳其语跟日语、韩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


*2021年10月更新版面

有很多学者认为土耳其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在讨论土耳其语之前,可以同时观察我们更熟悉的「日语」和「韩语」也属于阿尔泰语系吗?

 

同语系的认定方式

一般认为同个语系下的语言会有类似的语法、结构和同源字汇。像是印欧语系的数字基本上属于同源、拉丁语系的动词变化、日耳曼语系的介系词等。而一般使用语法做判断的原因是因为有关语法的字,像是介系词和词缀、动词变化,都是属于不容易随着时间改变的封闭性词汇。而像是名词、形容词等开放性的字就很容易被外来语取代。不过封闭性词汇也是会改变的,只是时间比较缓慢。

 

讨论句子组成结构

认为日语和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人,主要是认为这些语言都跟土耳其语有些类似的地方,像是:黏着语和主宾动(SOV)结构。但「这个立论非常薄弱」,世界上有很多语言都是黏着语、很多语言都是主宾动结构,那这些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吗?

像是原住民的南岛语系、印度的达罗毗茶语系、一些非洲的班图语、很多藏缅语言等,都被认为属于黏着语,而主宾动的结构就更不用说了,全世界语言大多数的语言的主要语序不是主宾动就是主动宾,甚至古汉语都被认为属于主宾动结构。所以,我们真的可以把日语和韩语分为阿尔泰语系的成员吗?南岛语系也是胶着语和主宾动结构,我们能把日语韩语归为南岛语系吗?

 

讨论母音和谐特点

有些研究认为,古日文与古韩文中具有规则的「母音和谐」,但这些都还只是猜测,很难真的去验证。而现在的日文中母音和谐规则似乎无稽可寻,韩语中的母音和谐只存在在少数部分。

日文与韩文也「缺乏人称以及所属格后缀」,阿尔泰语系的其他语言大部分都有人称和所属格后缀,像是「gidiyor-um」(要走了)「gidiyor-sun」(要走了)和「benim kalem-im」(的笔)「senin kalem-in」(的笔)。而日语和韩语中却很难去证实曾经是否有人称和后缀。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日语和韩语和阿尔泰语系的其他语言之间,几乎找不到同源词汇。的确有语言学家提出一些类似的词汇,不过十分牵强。

 

阿尔泰语系的存在争议

不只韩语和日语是不是阿尔泰语系这一点有争议,是否真的有所谓的「阿尔泰语系」也是有很大的争议喔!

学者一般认为阿尔泰语系是由土耳其(突厥)语群、蒙古语群和通古斯语群所组成的,而日语和韩语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至于是否有阿尔泰语系这个分类则从阿尔泰语系这个假说被提出了以后就一直有争议存在。

一开始一些学者因为土耳其(突厥)语群、蒙古语群以及通古斯语群的代名词语后缀的相似性认为他们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然而因为缺乏语音学的有系统研究,而具有争议。后来Ramstedt提出一些蒙古语群-通古斯语群和蒙古语系-土耳其语群之间的相似性,像是语音、语句、字构学上的相似性,企图证明阿尔泰语系的存在。(最早认为韩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也是Ramstedt和Polivanov,但Polivanov认为日语可能属于阿尔泰-澳洲语系。)

然而对于这个观点,一些学者像是Deny、Bang仍然认为这些相似性是来自于借用。有趣的是后来的Kotwicz认为土耳其语群、蒙古语群和通古斯语群共组成了一个阿尔泰语系,但也认为他们可能不是来自于同一个祖先,也就是说他认为「阿尔泰语系只是一个以地理为基准的分类,而不一定同源」。后来的Posch对蒙古语群的研究也认为蒙古语系不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一部分。Clauson、Sinor、Doerfer等学者都一致发表一系列论文反对阿尔泰语系的存在,他们不只提出对于阿尔泰语系的怀疑,并且试着去证明这些所谓的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是不相关的。而在同时一些支持阿尔泰语系的研究也在进行着,像是Poppe对于语音学的研究、Cincius的通古斯语群比较字典、Miller的字构学研究和Starostin对日文的研究。

 

最主要对于阿尔泰语系假说的质疑有:

1. 基本字汇

Gerard Clauson研究了中世纪蒙古语的文献认为土耳其语与其几乎没有平行的字汇,不过他的研究也是面对了很多的质疑。接下来他比较了土耳其语群、蒙古语群和满语系的基本字汇(像是数字和身体部位)做出了这些语系并不相关连的结论。但也有学者认为同个语系的数字不一定需要有关连。

2. 人称和动词变化

有学者基于土耳其语群、蒙古语群、通古斯语代名词中第一和第二人称和动词变化的相似性而作出它们同源的结论。然而Doerfer却认为在世界上有很多语言都具有这样的相似性,这可能来自于1.借用、2.巧合、3.语言的普遍现象。他提出像是mama、papa、ata、ana等所谓的婴儿用语。然而这却不能解释人称与动词变化的相似性。

3. 音素

支持阿尔泰语系的人认为阿尔泰语系的祖先有两种/l/和两种/r/,而这些可见于蒙古语群、通古斯语群、楚瓦什语(一种类似土耳其语的语言)和韩语。

但现在的语言比较学比较倾向于去比较语音学的相似性,而非音素。问题在于楚瓦什语外的土耳其语群和世界上其他的语言之间有没有语音学上的关连性,所以不应该用音素比较。

4. 借用

反对阿尔泰语系的人,最主要的反对点在于字汇和其他字构学的借用。最主要的争议就在于,这些相似性源自相同的祖先或者是互相借用。Unger认为土耳其语群和蒙古语群之间的相似性很可能是来自于借用。他提出了一个借用语原则,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看。

5.字构学

Ramstedt1952年做的字构学研究认为土耳其语群、蒙古语群、通古斯语群和韩语(没有日语)有相似的字构。但是他的很多资料都是错误的。其他大多数的字构研究主要在于土耳其语群、蒙古语群和通古斯语群,这些学者对于韩语大多只有初浅的了解,却断言韩语也属于阿尔泰语系。Martin1990年时做了日语和韩语之间字构关连性的研究,但并没有延伸的阿尔泰语系。

6.研究方法和理论

在确定一些语言是否是相关连时,我们似乎只要找出一些相似的地方就可以了,然而却很难去证明语言之间的不相关连。对于很多关于阿尔泰语系的研究都有许多的诟病,像是资料不完整、解释不足、立论矛盾、未证实、对目标语言理解不足等。却很少有资料是遵循着科学方法和数据。而很多希望重建一个「祖先语言」的企图,也具有其争议性。或许同个语系的语言不一定来自于同一个祖先,而是互相影响。而现在我们对于语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较少有争议性的印欧语系,而像是乌拉语系等都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像是数字间缺乏相关性,数字间的借用又可能是源自商业行为。如果我们拿印欧语系作为一个参考基准可能会有误导的危险。而每个学者比较关连性所使用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这也造成了很多的争议。

 

以上就是以土耳其语、日语、韩语的状况,分析整理阿尔泰语系的争议,下次听到「土耳其语和日语、韩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时候,要知道学者们对这说法争议可大了呢!

 

*以上资讯经读者反应有部分说法有待讨论,我们已经向笔者反应以及向专业人士洽询,笔者于土耳其攻读语言学学位,本身也有自学多个外语的经验,以自身所知与学者的论点组合分析。如有更新错误讯息会及时调整修正!语言学流派众多,可议范围广泛,也欢迎大家参考论点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Clauson, Sir G. (1956). The case against the Altaic theory.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2. 181–187.

Clauson, Sir G. (1959a). The case for the Altaic theory examined. In Franke, H. (ed.), Akten des Vierundzwanzigsten Internationalen OrientalistenKongresses. Wiesbaden: Deutsche Morgen- Landische Gesellschaft, in Komission bei Franz Steiner Verlag. 599–601.

Clauson, Sir G. (1959b). The earliest Turkish loan words in Mongolian In Franke, H. (ed.), Akten des Vierundzwanzigsten Internationalen OrientalistenKongresses. Wiesbaden : Deutsche Morgen-landische Gesellschaft, in Komission bei Franz Steiner Verlag. 593–595.

Clauson, Sir G. (1962). Turkish and Mongolian Studies. London: Luzac.

Clauson, Sir G. (1969). A lexicostatistical appraisal of the Altaic theory.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13. 1–23.

Clauson, Sir Gerard. (1972).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prethirteenth century Turkish.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artin, S. E. (1990). Morphological clues to the relationships of Japanese and Korean. In Baldi, P. (ed.), Linguistic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Berlin and New York : Mouton de Gruyter. 483–509.

Martin, S. E. (1991). Recent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Japanese and Korean. In Lamb, S. M. & Mitchell, E. D. (eds.), Sprung from some common source.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69–292.

Martin, S. E. (1996). Consonant lenition in Korean and the MacroAltaic question (Center for Korean Studies Monograph 19).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Ramstedt, G.J. (1924). Remarks on the Korean language. MeTmoires de la SocieTteT Finnoougrienne 58. 441–458

Sinor, Denis. (1962). Some Altaic names for bovines.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15. 315–324.

Sinor, Denis. (1963). Observations on a new comparative Altaic phonology.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6. 133–44.

Sinor, D. (1988). The problem of the Ural-Altaic relationship. In Sinor, D. (ed.), The Uralic languages, description, history and foreign influences (Handbuch der Orientalistik 8. Abteilung, Band 1). Leiden: E. J. Brill. 706–741

Georg, S., Michalove, P. A., Ramer A. M. & Sidwell, P. J. (1999) Telling general linguists about Altaic. Journal of Linguistics 35. 65-98

Unger, J. M. (1990a). Japanese and what other Altaic languages ? In Baldi, P. (ed.), Linguistic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Berlin and New York : Mouton de Gruyter. 547–561.

Unger, J. M. (1990b). Summary report of the Altaic panel. In Baldi, P. (ed.), Linguistic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479–482.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