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土耳其共和國之父凱末爾,是土耳其民族英雄的代表,在各處與政府單位均可見凱末爾肖像與銅像,國定假日中幾乎也都與他的革命有關,這位土耳其不可不知的人物誕生於位在今日希臘北部的薩隆尼加(或譯塞薩洛尼基)。該市在當年是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最大省會和港都。
凱末爾的誕生
其實,凱末爾誕生的日子,甚至於月份和年代,都不甚清楚,一般咸認凱末爾是在1881年出生的。因為當時的回教徒,習於將嬰兒的生日,記在可蘭經或穆罕默德傳的空白地方,但是凱末爾的父親阿里先生(Ali Rıza Efendi) 似乎沒有這麼做。凱末爾的母親茹比黛女士(Zübeyde Hanım)在晚年曾經向一位作家說凱末爾是在冬至出生的。但是凱末爾卻記得他母親曾經說他是在春天出生的。關於凱末爾的誕辰,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1880年也好,1881年也罷;冬至無所謂,春天又何妨?重要的是:衰敗土耳其的救星凱末爾誕生了。
平凡的家世背景
關於凱末爾雙親的事,我們知道的也不多,母親茹比黛女士只是個普通家庭的女性,嫁給比她大20歲的丈夫阿里,生了一女二男,不幸都夭折,生老四凱末爾時,可能只有20歲出頭。凱末爾的弟弟亦不幸夭折,只有妹妹瑪可布萊(Makbule )長大成人。
凱末爾的父親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年輕時曾在薩隆尼加的慈善機構當祕書,1877至78 年土俄戰爭爆發時,志願從軍,因為能讀會寫,而成為上尉軍官。結婚日期不詳,僅知他當時是在土耳其與希臘邊界的一個山區裡當稅務員,負責處理木材的稅務問題。後來辭職從商,自己也做起木材生意,但是因為個性耿直,不善經營而失敗。到處求職未果,心灰意懶之餘,終日借酒澆愁,隨之病魔纏身,最後鬱鬱而終。享壽47左右,時凱末爾年僅7歲。
簡言之,凱末爾並非出自名門富豪,既無聲望可言,亦無錢財可恃,而且他自己亦無後嗣。他的歷史,自其生而始,隨其逝而終。
西式啟蒙教育
凱末爾6歲時,父母為其求學之事,發生爭執。父親力主他接受新式教育,母親則堅持他上舊制的宗教學校,希望他日後能當一個清真寺的教長,從而步入回教學者之林。為了安撫他的母親,凱末爾只好先進舊制的社區小學。幾天後,他父親才將他轉入新式的「閃姆西小學」(Şemsi Efendi Mektebi)就讀。當時,可能是1886年,或是 1887 年。
凱末爾上小學後不久,父親就與世長辭。年輕的寡母為生活所逼,只好舉家到鄉下去投親。凱末爾因此而輟學,和妹妹在舅父的農場裡趕烏鴉或打雜。此時應為1891 年年底。
1893年,凱末爾被送回在薩隆尼加的外婆家,並轉入「薩隆尼加初級中學」就讀。但是有一天,他因和同學吵架,而被一位名叫哈弗斯(Kaymak Hafız)的老師打得頭破血流。原就不希望他讀書的外婆,因此不准他再去上學。時凱末爾醉心軍校,雖然母親極力反對,他還是偷偷的考進「薩隆尼加軍事初級中學」。由此可見他的資質還相當不錯。
凱末爾本名「莫斯塔發」(Mustafa),意謂「當選」(土文:Seçilmiş),原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別名之一,伊斯蘭教人用此名者不勝枚舉(延伸閱讀:土耳其菜市場名)。當凱末爾在軍校讀書時,對數學特別有興趣,他的數學老師是個上尉,也叫「莫斯塔發」,很喜歡他。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說:「孩子,你叫莫斯塔發,我也叫莫斯塔發,這樣不太好,總該有個區別才對。以後你就叫『莫斯塔發‧凱末爾』(Mustafa Kemal)好了。」從那天起,凱末爾就擁有複名,而叫莫斯塔發‧凱末爾了。由此可知,意謂「成熟」、「完美」的 「凱末爾」, 並非他的姓氏,只是另一個名字而已。
以前土耳其人並無姓氏,直到1934年,土耳其國會才立法,規定人民必須替自己冠一姓氏。同年11月24日,國會贈予凱末爾一個意謂「土耳其國父」的姓--「阿塔圖克(Atatürk)」。若依我們以姓氏來稱呼外國人的習慣,實應稱凱末爾為 「阿塔圖克」才正確。想當初國人很可能是看到Mustafa Kemal 兩字,誤以為 Kemal 是姓氏,而稱他為「凱末爾」。當然,事到如今,既已「約定俗成」,我們也就不必再為他「改名換姓」了。他未育有任何子女,因此,這個土耳其人之父的姓氏,隨著1938年11月10日凱末爾的逝世永遠失傳。
母親改嫁與軍校
凱末爾13、4歲,尚在「薩羅尼加軍事初級中學」讀書時,他的母親改嫁。繼父拉革普先生(Ragıp Efendi)是菸酒公賣局裡的一名小職員,對凱末爾很好。但是凱末爾因堅決反對這件婚事而離家出走。父親已逝,而母親又再婚,在他幼小的心靈中,難免會有一種孤單和被遺棄的感覺。但他並未因此而心灰意懶,他於1895年又考取了「馬那斯特軍事高級中學」。馬那斯特(Manastır)位於今日馬其頓的東南部,距希臘邊界僅14公里,當年是奧斯曼帝國的軍事重鎮。現已更名為「比托吉」(Bitolj)。
凱末爾在校時,除仍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以外,其法文和體育兩門功課,以及在書法和演講方面,也都有卓越的表現。此時,凱末爾亦深深體會到其母親是因被生活所逼而再婚,同時也逐漸了解其繼父的愛心,而開始回家渡假。
奧斯曼帝國的局勢並不好,暴君阿布都哈密德二世(Ⅱ. Abdulhamit 1876-1909)的爪牙橫行全國,慘遭殺害的忠良志士,不計其數。1899年3月13日,凱末爾又考入伊斯坦堡軍校。他的成績很好,一年級時全班第4名,全校460人中第20名。三年級,亦即最後一年時,成績更好,全校459人中名列第8。
保送參謀大學
1920年2月10日,凱末爾從軍校畢業,官拜陸軍少尉,時年僅21歲。按當時的傳統規定,凡在軍校以優異成績畢業者,概不分發部隊服役,而是保送參謀大學深造。凱末爾是被保送者之一。
修畢一年級課程,升二年級時,凱末爾亦按規定被晉升為中尉。在為期3年的參謀大學中,凱末爾對政治和國事更為關心。他與少數年輕的軍官因崇尚自由思想,反對專制暴政,而發行手寫的報紙,散發給數千軍校學生閱讀。凱末爾回憶此事時還說『校方雖查知此事,但並未懲罰我們』」。
1905年1月11日,凱末爾畢業於參謀大學。在37位軍官學生中,其成績是第5名。時年24歲。官拜上尉。
軍校校長勒沙將軍(Rıza Paşa)雖認為凱末爾等血氣方剛,而未曾懲罰他們,但是當凱末爾正在等待分發部隊服役時,卻因其秘密組織和手寫報紙等事件為宮廷密探偵悉,而被捕入獄。經過一番審訊以後,雖因罪証不足而獲釋,但他仍被視為「嫌犯」,而被「流放」到大馬士革,開始其軍旅生涯。
繼續閱讀:
以上內容皆由作者吳興東老師授權同意發佈於土女時代網站。
吳興東老師部落格:土耳其語文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