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当地时间:
安卡拉天气
[wunderground location="Ankara, Turkey" numdays="1" iconset="Elemental" layout="simple" measurement="c" showdata="pop,text,conditions,highlow" language="TW"]
当地
时间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略传:革命之路


谈到土耳其共和国的近代史不可不提到的人物凯末尔,欲了解凯末尔革命的背景须从他的青年时期与担任奥斯曼军官的时间来看,接着就是本篇提及,由效忠苏丹的军官转为共和国西化革命家的过程。有关凯末尔的青年时期请点我,凯末尔但任奥斯曼军官时期请点我

 

残破的奥斯曼帝国被列强瓜分

奥斯曼帝国战败,势必签订停战协定时,塔拉特(Talat Paşa)首相不得不于10月13日宣布辞职,「联合进步党」的政府亦因而垮台。翌日,皇帝的侍从官伊塞特(Ahmet İzzet Paşa)将军出任首相。

凯末尔于10月31日按协定之规定,继束装返国的桑德斯元帅为「闪电集团军」总司令。11月3日,前首相塔拉特和前陆军部长恩弗尔出国逃亡时,凯末尔亦正式收到停战协定的副本。凯末尔以协定内容过于苛刻,一再致电伊塞特首相,要求设法修改之,但结果首相却于7日解除其总司令职,并只告诉他:「速至伊斯坦堡,我需要你。」

凯末尔于11月13日返抵伊斯坦堡,但召他回京城的伊塞特首相却已辞职,新首相铁菲克(Tevfik Paşa)未邀他入阁任陆军部长。22 日晋见皇帝亦未谈出任何头绪。12月至翌年3月间,在占领军监视下的奥斯曼政府数度更迭,毫无建树。

另一方面,协约国于1918年10月30日和奥斯曼帝国签订《蒙德罗斯停战协定》以后,随即于11月13日派遣60艘军舰驶抵伊斯坦堡,在城内少数民族的欢呼中,派兵占领市区。在协约国占领伊斯坦堡之前,英国亦已于11月3日占领了今日属于伊拉克的石油产地木苏尔(Musul),并且煽动小亚细亚东部的库德人(Kürtler)争取独立。法国占领东南部的阿达纳(Adana)及其附近一带。义大利占领孔亚(Konya)和地中海岸的安塔利亚(Antalya)等省。希腊则于1919年5月15日占领了有「爱琴海之珠」之美誉的伊兹密尔(İzmir)。至于亚美尼亚人则致力于侵占协约国曾经允诺划归他们的埃勒族鲁姆(Erzurum)和特拉布宗(Trabzon)等东北部各省。

Peace-conference-memoranda-respecting-syria-arabia-palestine5

奥斯曼帝国已被瓜分,而凯末尔却毫无实权,不能有所作为。因此,他决定要前往小亚细亚,号召爱国志士,进行其救国救民的大事业。但是却苦于无法离开协约国控制下的伊斯坦堡。

就在此时,协约国帮了凯末尔一个大忙。居于黑海沿岸萨姆森(Samsun)一带的希腊人早就想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建立所谓「彭度斯(Pontus)王国」。至1919年,当地的希腊游击队日益猖獗,不断侵扰国破家亡的土耳其农民。但是,在伊斯坦堡的占领军却宣称在萨姆森的希腊人饱受土耳其人掳掠,要求奥斯曼政府维护当地的治安,否则亦将占领之。奥斯曼政府明知此乃协约国之阴谋,但却苦于有口难辩,只好决定派人前往「维护治安」。这个人选就是凯末尔。

1919年5月2日,凯末尔欣然接受第9军团(后改为第3军团)司令的职务,在希腊占领伊兹密尔的次日,亦即1919年5月16日,和其19名随员自伊斯坦堡乘「邦德马(Bandırma)」 号老爷船,以时速3英里的速度,缓缓驶向黑海沿岸的萨姆森。

 

5月19日登陆萨姆松

三天后,1919年5月19日,凯末尔安全抵达萨姆松(Samsun),他一面执行其军长职责,维护治安;一面和军政要员联系,建立组织,开始其号召全国军民,驱逐外患,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神圣使命。时年38岁。

Bekir Sami Mustafa Kemal

西瓦斯会议会议时的凯末尔

 6月22日,凯末尔从阿马西亚(Amasya)向各省军政首长发表通告,决定于最短时间内,在小亚细亚东部的西瓦斯(Sivas)召开会议。然后赶到东北部,参加在7月23日召开的埃勒族鲁姆会议。会中凯末尔被推选为大会主席,而且决议:若奥斯曼政府不能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则将成立临时政府。此一临时政府的组成份子将由国会遴选之。国会若无法召开,则由「代表委员会」遴选之。大会随即成立「代表委员会」,并推举凯末尔为该委员会主席。

9月4日召开西瓦斯会议时,凯末尔仅以三票之差,仍被推选为大会主席。西瓦斯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地方性质的埃勒族鲁姆会议组织,扩大为全国性质的协会。其职权委由协会产生的「代表委员会」行使。凯末尔被推选为「代表委员会」的主席后,乘机向皇帝提出招开国会的要求,土皇不得已应允之

1919年12月27日,凯末尔抵达安卡拉,召集即将启程的国会议员,共商大计。国会于1920年1月12日在伊斯坦堡召开时,这些国会议员遵照凯末尔的指示,根据西瓦斯会议的决议,拟定了一份名为「国民公约」的文件,并促使国会通过。

「国民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主张:在签署停战协定时未被敌人占领的土耳其领土不容再予分割。这对占领土耳其领土的协约国当然不利。3月16日,协约国部队因而开进伊斯坦堡城内,包围国会,拘捕爱国议员,放逐到马尔他(Malta)岛。国会因而被解散。

三天以后,凯末尔通告各省军政首长,宣称将在安卡拉(Ankara)召开国会。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TBMM)诞生

凯末尔于1920年4月23日在安卡拉召开「土耳其大国民议会」。

会中表决通过: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有权制订并执行法律。由议员中所遴选并由国会所任命之委员会负责组织政府事宜。国会议长为该委员之当然主席。有关组织政府的法规解决以后,凯末尔立即被选为国会议长。1920年5月4日,国会又依法选出11名部长,并组成「部长委员会」。由大国民议会组成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政府」于是诞生焉。国会议长凯末尔依法身兼该委员会之主席,亦即身兼总理。用我们现行的体制来说,当时的凯末尔是立法院长兼行政院长

Atatürk TBMM'den çıkarken

凯末尔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 TBMM)步出

1920年6月,亚美尼亚侵犯土耳其东部各省之攻势变本加厉,因此凯末尔决定要彻底解决亚美尼亚问题。派第十五军军长卡拉贝克尔(Kazım Karabekir)负责征讨之。土耳其部队于11月间击败亚美尼亚人,解决了令人头痛的亚美尼亚问题,使得东线部队得以调到吃紧的西线,全力对付希腊的进攻。

协约国于1920年8月10日和奥斯曼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Sevres Antlaşması)》。若依约行事,土耳其将任由协约国宰割,毫无领土完整或主权独立可言。但因凯末尔始终不承认,协约国一直苦于无法执行。为了压迫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政府承认色佛尔条约,协约国准许希腊再向小亚细亚内陆推进。希腊部队果于1921年1月初和3月底连续两次再向东推进,但却在伊诺努(İnönü)一地被伊诺努上校击败。

希腊连续两次惨遭败绩以后,在英国的支援下,整顿军需,增加兵力,于1921年7月间发动「艾斯奇射尔(Eskişehir)与库塔西亚(Kütahya)之战」,土军不支,凯末尔遂命西线司令伊诺努将军退到沙卡利亚河东岸。土军大败,举国震惊。为挽回颓势,国会通过一条法律,将国会的权力赐予凯末尔,并任他为总司令。根据这条法律,凯末尔的命令就等于法律。

凯末尔就任总司令职以后,任命恰克马克(Fevzi Çakmak)为兼代参谋总长,积极准备应战,终于在9月13日将越过沙卡利亚河的希腊军队击溃,迫使希军再退回沙卡利亚河西岸。沙卡利亚大捷以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于1921年9月19日赠凯末尔「加斯」(Gazi)封号,并晋升他为「元帅」,以酬报其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加斯」意谓「对敌作战有功者」。至此,凯末尔的全名变成:Gazi Mustafa Kemal。

义大利在凯末尔领导命时期,并未对土耳其采取敌对政策,始终保持其武装中立的立场。甚至在1921年7月5日撤退其在安塔利亚一带的少数占领军时,将军火物资售予土耳其。此事对凯末尔集中全力,驱逐希腊军队,亦有莫大的助益。

法国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占领土耳其东南部,遭遇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所以在1921年6月初派柏伊隆(Franklin Bouillon)前来和土耳其谈判,土耳其方面由凯末尔本人亲自主持。会谈进行十分坎坷,待凯末尔在沙卡利亚战役中获胜,法国对土耳其之实力予以肯定,而于1921年10月20日,和土耳其签订了安卡拉条约。法国不但依约撤退其在小亚细亚东南部的部队,而且还将其武器弹药和军需品售与土耳其。土耳其在东南线的部队不必再对付法国,可抽调增援西线,对付希腊的西线部队在数量和实力方面,因而大增。

 

「将士们!第一目标地中海,前进!」

沙卡利亚战役以后,凯末尔积极准备全面反攻,希望一举将境内的希腊军队完全驱逐。历经一年之准备,凯末尔终于在1922年8月26日下令开始进攻。希腊部队惨败以后,凯末尔下达了历史性的命令:「将士们!第一目标地中海,前进!」于是土军抛下尚未参战的希腊部队,迅速向伊兹密尔方向推进,并于9月9日攻进伊兹密尔,达到了第一目标地中海。翌日,凯末尔亦抵达该市。至9月18日,希军已完全被逐出小亚细亚。

Dardanelles map2 tr

恰纳克卡雷海峡(Çanakkale boğazı)

时凯末尔亦下令土耳其部队分头逼向伊斯坦堡和恰纳克卡雷两个海峡,协约国大为紧张,要求不要进入上述地区。最后凯末尔在协约国归还东色雷斯等条件下,接受了协约国的建议,终止其对海峡地区的军事行动,并于10月11日和协约国签订了「木当亚停战协定」(Mudanya Mütarekesi)。

协约国和土耳其签订「木当亚停战协定」以后,又于10月28日邀请土耳其在瑞士的洛桑(Lausanne)召开和会。但同时也邀请了奥斯曼政府,这表示协约国仍继续承认奥斯曼政府。因此凯末尔提议废除帝制,并于1922年11月1日表决通过。于是共立36君,享国623年的奥斯曼帝国正式被推翻,末帝梅荷美特六世(VI. Mehmet 1918-1922)只保有「哈里发」的头衔。

哈里发,指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哈里发本为阿拉伯帝国最高的统治者称号,但同时兼有统治所有逊尼派穆斯林的精神领袖的意味(也就是教宗之于天主教的意义)。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仅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名称,一直保存了下来直到鄂图曼帝国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被俘,之后哈里发称号便由鄂图曼帝国苏丹世袭,到1924年,被凯末尔废除。

废除帝制并推翻奥斯曼政府以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政府单独代表土耳其,于1922年11月20日参加和会,历经马拉松式的讨论,终于在1923年4月23日签订洛桑条约。凯末尔坚忍不拔为国奋斗的精神,终于使土耳其从战败的废墟中,抬头挺胸迈向独立自主的康庄大道。

1923年10月6日,土耳其军队依照洛桑条约的规定,在市民的泪眼欢呼中进入伊斯坦堡。沦陷五年的首都,终于又回到土耳其的怀抱。但是对新兴的土耳其而言,在列强环伺,虎视眈眈之下,无论从军事或政治方面观之,还是定都于小亚细亚内陆为上策。因此,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又于10月13日,决定以安卡拉为新都

 

现代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上8点,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共和万岁」声中,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8点45分,国会一致推选凯末尔为总统。翌日,凯末尔任命伊诺努为总理,负责组织共和政府。(后来凯末尔又于1927年11月1日、1931年5月4日和1935年3月1日一共四度被选为总统。)

 

关于凯末尔的一生,我们简单介绍到他创建土耳其共和国为止。更多他的改革与其他资讯可以在网站搜寻更多!

 

以上内容皆由作者吴兴东老师授权同意发布于土女时代网站。

吴兴东老师部落格:土耳其语文历史文化

[vivafb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